专家观点

徐斐宏 | 北周墓葬面貌的形成及其影响

摘要: 摘要:北周墓葬文化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对之前关中墓葬传统的继承,又包括宇文氏政权出于自身需要进行的改造。前者以使用半模平背俑、于墓室开龛置葬具等做法为代表,后者则以土洞墓使用制度的确立为核心。北周墓葬普遍使用土洞墓,使墓道天井增多,并影响到了北周墓葬的等级表现。北周墓葬文化对关中隋唐墓葬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关中隋墓延续了北周时期 ...

摘要:北周墓葬文化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对之前关中墓葬传统的继承,又包括宇文氏政权出于自身需要进行的改造。前者以使用半模平背俑、于墓室开龛置葬具等做法为代表,后者则以土洞墓使用制度的确立为核心。北周墓葬普遍使用土洞墓,使墓道天井增多,并影响到了北周墓葬的等级表现。北周墓葬文化对关中隋唐墓葬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关中隋墓延续了北周时期奠定的基调,关中隋俑所受北齐影响只限于形态层面,而唐代则通过对土洞墓使用传统的反动与改造,确立了一套新的墓葬等级制度。

北魏覆亡,中国北方东西分裂,与南朝形成三国鼎峙之局面。后北周灭齐,杨隋继之,终完成了统一中华的历史任务。上述历程中,北周政权扮演了关键角色。对于北周的历史影响问题,史家多从关陇集团、府兵制等角度切入,成果颇丰。而墓葬文化方面,北周墓葬在北朝隋唐之际墓葬演进过程中的地位亦不应被忽视。

北周墓葬研究中,倪润安的成果最具代表性。他以硕士论文为基础,[1]发表多篇文章,探讨了北周墓葬地上设施[2]、地下结构[3]、随葬俑群[4]等问题,对北周墓葬特征有较全面的论述,建立了北周墓葬的分期框架。倪润安在研究中,尤其强调墓葬变化与礼制的联系。总体而言,北周墓葬研究数量有限,[5]但北周墓葬面貌已得廓清,这为之后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就目前情况看,关于北周墓葬面貌的成因、北周墓葬文化在隋唐时期的影响等问题,尚缺乏系统论述,仍有一定讨论空间。本文欲从梳理墓葬材料出发,概述北周墓葬面貌,并阐释北周墓葬面貌的渊源及形成背景,进而分析北周墓葬文化对关中隋唐墓葬的影响。

一、北周墓葬面貌概述

西魏北周,一脉相承。不过,目前所见西魏墓葬数量太少,[6]难以成为独立研究对象,故而本研究将以北周纪年墓葬材料为基础(附录)。

这些墓葬集中分布于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与宁夏固原地区,两地墓葬面貌一致,并未体现地域差别。根据材料实际情况,本文将从墓葬形制、俑群与墓葬等级表现三个角度,来勾勒北周墓葬的基本面貌。

关于北周墓葬地上设施,考古材料非常有限,[7]形制研究集中于墓葬地下部分。北周墓葬形制最大特点,在于土洞墓占绝对主流,上自帝王下至普通官吏通用之(图一)。砖室墓目前仅见李诞墓和安伽墓两例,墓主均为来华外国人。北周墓葬主室规模均甚狭窄,鲜有边长超过四米的例子,于墓室后壁或侧壁开辟龛状墓室以安置葬具的做法则颇为流行。北周墓葬中,普遍采用斜坡墓道,[8]墓道设3个以上天井的做法较为常见。

图一 独孤藏墓形制

(采自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78页)

北周随葬品以陶俑为大宗。陶俑的使用似仅限品官,[9]目前尚无单座墓葬出土陶俑超过300件的例子。北周陶俑造型特征明显,镇墓兽呈匍匐状,人物俑均半模制成,平背、矮小、做工粗糙(图二)。倪润安以建德年为界将北周陶俑分作前后两期,符合实际情况。[10]组合方面,杨泓将北朝俑群分作镇墓俑、出行仪仗、侍仆舞乐与包括模型明器在内的庖厨操作俑四组,[11]北周俑群亦由此四组构成,唯其中不见舞乐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周墓葬多仅随葬鞍马而少见牛车。就目前所知,牛车见于新昌公夫人拓跋氏墓、谯国夫人步六孤须蜜多墓与谯国太夫人权氏墓[12]与吐谷浑晖华公主夫妇墓[13]。这些墓葬,或无男性墓主,或由女性墓主先葬。可见在西魏北周墓葬中,偶有出现的牛车不仅显示出了较明确的性别指向性,似乎还具备一定等级意义。

图二 北周武帝孝陵出土的部分陶俑

(采自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北周武帝孝陵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2期,第9-23页)

北周墓葬等级表现整体模糊,能彰显墓主品级的因素非常有限。无论墓室形制、规模,抑或陶俑数量、种类,均未显示出与墓主身份之间的明确关联。墓葬天井、小龛之数量,亦难言有制度化表现。细究之,唯墓道长度存在一定等级指示意义。北周时期品官墓墓道长度基本均在20米以上,且墓主品级在正九命以上的墓葬中,[14]除莫仁相墓与匹娄欢墓外,墓道长度均超过了40米,武帝孝陵墓道甚至近70米,九命以下品官墓葬则鲜见墓道超过40米的例子。[15]墓道长度与墓主身份总体呈现出了对应关系。

同时,来华外国人似不受北周墓葬等级制度的束缚。上文已提到李诞、安伽二人用砖室墓,在土洞墓室大行其道的北周墓葬中显得颇为特殊;另一方面,北周来华外国人墓葬均使用石葬具与石墓门,而其他北周墓尚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