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沉没海底千年的大唐宝藏重现!十六位海内外学者专业解读「黑石号沉船」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大唐宝船:黑石号沉船所见
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与艺术
📚上海博物馆×上海书画出版社
公元826年的冬天,一艘满载大唐奇珍异宝的阿拉伯商船正驶向波斯湾,劈风斩浪。
然而起航后不久,它便不幸沉没在印尼爪哇海域的黑色大礁石附近。
这就是著名的“黑石号”沉船。
1998年,黑石号在海底沉寂千年后终于被人发现,出水文物包括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各类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六万余件,堪称一个巨大的宝藏。
人们说,黑石号就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胶囊”。
这艘大船当年究竟装载了什么样的珍贵宝物?它从哪里起航,又要驶向何方?船只是哪里建造、如何航行的?一千多年前的中外贸易又是怎样一番盛景。
现在,就来慢慢拆开这颗保存了千年的时间胶囊。
2013年,“黑石号”出水文物落户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2020年,“黑石号”遗珍终于重回故地。
目前,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正在上博展出中——这是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展出。
展览共展出文物248件(组),其中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邱德拔展厅精选的“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与国内9家借展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514705776056008705[/video]
△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策展人斯蒂芬·墨菲博士向上海观众介绍“黑石号”出水的唐代文物 ©上海博物馆
为配合此次展览,上博特别面向公众推出教育普及读本《大唐宝船——黑石号沉船所见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与艺术》。
本书特别邀请了扬之水、齐东方、秦大树、刘迎胜、安家瑶等16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从航海、贸易和艺术三个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黑石号及其所处的时代。
📚
大唐宝船黑石号沉船所见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与艺术
编者:上海博物馆
出版:上海书画出版社
十六位海内外一流学者
三大板块、十五篇文章
·
刘迎胜 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
孙光圻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廖军令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沈毅敏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玉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
孟原召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
项坤鹏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
沈雪曼 纽约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副教授
秦大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张兴国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谢明良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特聘教授
扬之水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朝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安家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陈灿平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打开尘封千年的海底时间胶囊
解密黑石号沉船上的大唐宝藏
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南亚和东南亚艺术馆馆长约翰·盖伊(John Guy)曾说,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是“最大和最丰富的9世纪早期中国南方金器及陶瓷货物窖藏”。
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唐代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等多个窑口出产的陶瓷,主要为碗碟。具体的——共有5.65万件长沙窑瓷器,200件越窑青瓷,350件北方白瓷(其中包含邢窑和巩县窑瓷器),200件白釉绿彩陶瓷和700余件广东窑口烧制的粗糙瓷器。
黑石号沉船出水时
黑石号沉船文物
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中,还包含有30件金银器、十余件银锭,以及30枚铜镜。
例如唐代南方常见的曲瓣银盒,造型如云朵一般;方形金盆的纹样类似芭蕉叶,中心有佛教文物中“卍”字符,为存世孤品;另有一件八棱胡人伎乐金杯,为已知同类器物中最大的一件,杯面还贴有乐师与胡人舞者的形象。
黑石号沉船文物
新近出版的这本《大唐宝船——黑石号沉船所见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与艺术》中包罗万象,内容涵盖了黑石号所处的中晚唐时期的诸多方面,有学者们对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路线、早期航海技术、船体复原、船员生活等的考证研究,也有对沉船出水的陶瓷器、金银器、玻璃器、铜镜等各类文物的思索分析。
透过这些细致分析,本书以期让读者在领略大唐盛世精致生活的同时,感悟其开放包容的文化精髓,了解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共同推进利在久远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序 言
壹 航海篇
中国古代图籍中的西太平洋海域与地理 刘迎胜
唐代造船与航海技术 孙光圻
阿拉伯缝合船黑石号的复原和建造技术 廖军令 沈毅敏
古代船员的工作与生活 李玉昆
古代沉船遗迹的考古发现——以中国及东南亚海域为中心 孟原召
贰 贸易篇
管窥9-10世纪我国陶瓷贸易的域外中转港现象——以东南亚地区为焦点 项坤鹏
黑石号沉船与9-10世纪印度洋上的中国陶瓷贸易 沈雪曼
早期海上贸易中越窑瓷器的外销及相关问题讨论 秦大树
黑石号沉船与扬州胡商 齐东方
粟特人在长沙——胡人参与长沙窑的若干线索 张兴国
叁 艺术篇
记黑石号(Batu Hitam)沉船中的中国陶瓷器 谢明良
碧筩杯 扬之水
唐青花菱形花叶纹补说 刘朝晖
伊斯兰玻璃和中国考古发现的伊斯兰玻璃 安家瑶
古镜、旧镜与新镜——黑石号沉船出水铜镜的商贸特征 陈灿平
附录:黑石号的时代——宝历二年、伊历211年与公元826年
精 彩 书 摘
- 航 海 篇 -
中古时代,地处东亚大陆的中国与跨南地中海、西亚与中亚的伊斯兰世界,是当时海洋地理最为发达的地区,其领先地位直至文艺复兴以后,葡萄牙人发展“大航海”事业才被打破。
——刘迎胜《中国古代图籍中的西太平洋海域与地理》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全面繁荣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全面繁荣的历史时期。
——孙光圻《唐代造船与航海技术》
这艘船(黑石号)是 1200 年前从中国某港口载运货物后在返航途中失事的,这个年份也为船体木材经过碳14测定所得年份所印证;海上丝绸之路之说,再也不是《天方夜谭》里带有神话色彩的辛伯达航海传奇故事,也不是历史典籍里的片言只语。
——廖军令、沈毅敏《阿拉伯缝合船黑石号的复原和建造技术》
古代以来,中国船员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克服在船上饮食、居住、医疗等的困难,祈求各种神灵保佑,奋战在海上丝绸之路,而且直接参与海外贸易,对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李玉昆《古代船员的工作与生活》
舟船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地探索、发现、征服、开发、利用河湖与海洋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穿梭河湖、跨越海洋进行经贸往来、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历史。
——孟原召《古代沉船遗迹的考古发现——以中国及东南亚海域为中心》
- 贸 易 篇 -
黑石号船这种直航来华购取瓷器的方式并非个案,结合《中国印度见闻录》等文献的记载可知,黑石号船所代表的正是与其所处相同或相近时代类似船舶与中国进行陶瓷贸易的基本模式。
——项坤鹏《管窥9-10世纪我国陶瓷贸易的域外中转港现象——以东南亚地区为焦点》
由于黑石号出水文物中绝大多数是中国陶瓷,而大规模的陶瓷贸易又是促使唐宋时期海洋贸易兴起的主要动力,这批陶瓷器自然就吸引了许多考古、艺术史和海交史学者的注意。
——沈雪曼《黑石号沉船与9-10 世纪印度洋上的中国陶瓷贸易》
现在通过9-10世纪几条沉船和一些遗址中出土的瓷器,我们看到,所谓“四组合(长沙窑瓷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广东地区青瓷)”的真正产地和品种存在着动态的发展和变化,是随着国内制瓷业产业中心的移动而变化的。
——秦大树《早期海上贸易中越窑瓷器的外销及相关问题讨论》
过去的研究,多提到胡商善于鉴宝,主要经营珠宝、香料、餐饮及药材生意,财力雄厚。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打捞出水了黑石号沉船,一批惊人的宝藏浮出水面,透露出外来商船与扬州胡商的关系,极大丰富了人们对唐朝海外贸易的认识。
——齐东方《黑石号沉船与扬州胡商》
在中国的粟特人是否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有特殊贡献呢?黑石号沉船的出水为讨论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黑石号沉船见证了9世纪海上陶瓷贸易的第一波高潮,黑石号中的长沙窑瓷器占整船货物的80%以上,而长沙窑瓷器上就有丰富的粟特元素。
——张兴国《粟特人在长沙——胡人参与长沙窑的若干线索》
-艺 术 篇-
从黑石号沉船遗骸打捞上岸的遗物种类和数量极为丰富,就其质材而言,至少包括有金、银、铜、铁、铅、骨、木、石、玻璃和各类的香料以及陶瓷器等,而除了植物香料和玻璃等遗物之外,绝大多数的文物均来自中国所制造生产。
——谢明良《记黑石号(Batu Hitam)沉船中的中国陶瓷器》
出自黑石号沉船的白釉绿彩高足杯……杯心贴饰的诸般荷塘中物,如龟、鱼、小鸭等,一面是为着掩蔽通孔,一面也是作为与主题相互呼应的装点。白釉绿彩高足杯的设计与制作,正是工匠用自己的艺术语汇讲述的销暑故事。
——扬之水《碧筩杯》
因此我们推测唐青花等陶瓷器和其他唐代工艺上的“菱形+花叶纹”的组合纹样,很可能是来源于伊斯兰艺术(陶器与玻璃器)。另外,这种舶来纹样可能也一度成为唐土的时尚,不仅在陶瓷、滑石等多类工艺品中出现,还与中国传统纹样如龙纹进行搭配组合,从一个侧面彰显出大唐帝国的包容气象。
——刘朝晖《唐青花菱形花叶纹补说》
黑石号沉船出水的玻璃瓶引起我们对中国出土的普通伊斯兰玻璃器的重视……中国发现的伊斯兰玻璃器大多数有可靠的年代和出土地点。虽然中国不是伊斯兰玻璃的产地,但是玻璃器的埋葬年代提供了这类玻璃器生产年代的下限。因此,中国考古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对伊斯兰玻璃的研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安家瑶《伊斯兰玻璃和中国考古发现的伊斯兰玻璃》
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以瓷器为大宗,数以万计,铜镜只有30面。但这批共时性极强,且带有一定海外贸易性质的铜镜,对我们认识9世纪上半叶铜镜在海内外的流通状况非常重要。
——陈灿平《古镜、旧镜与新镜——黑石号沉船出水铜镜的商贸特征》
部 分 内 页 展 示
📚 展玩甄选 📚
大 唐 宝 船
黑石号沉船所见
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与艺术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开本:16开 260mm*185mm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四色全彩 厚达400页
软精装雅昌精印
·
线上预售特惠·八折包邮
预计10月9日后发货
(偏远地区除外 港澳台地区顺丰到付)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或点击文末左下角 阅读原文 直接购买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544122164604403714[/video]
先来翻翻书👆
参 考 资 料
* 本期图文素材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提供
上海博物馆 编《大唐宝船黑石号沉船所见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与艺术》
中国文物报《“黑石号”与海上丝绸之路》
齐东方《 “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杂考》
Feature Article: Tang Shipwreck. National Geographic.等
* 展玩对艺术展览、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