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应更关注泉州的商港风物遗存

摘要: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古代城市,由于政治、经济、地理、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类型。不同的城市类型有其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发展演变模式,开展城市考古或城市历史研究,研究者也须对不同类型的古代城市有所认识,基于不同类型的历史城市或城市遗址,其城市要素的先后排序也有所 ...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古代城市,由于政治、经济、地理、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类型。不同的城市类型有其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发展演变模式,开展城市考古或城市历史研究,研究者也须对不同类型的古代城市有所认识,基于不同类型的历史城市或城市遗址,其城市要素的先后排序也有所不同。

例如政治性的城市,作为国家建制城市的宫殿衙署及其相关的礼仪建筑的位置及其布局,对于认识这个城市就至关重要,需要首先予以探明;军事性的城市,城市的城防设施、军事机构和军队驻地等遗存,就要优先予以考虑;而经济性的城市,城市的工官作坊、仓储设施、港口要道等遗迹就要予以充分的关注。同样,我们在保护古代城址或历史城市时,如果关注城市的类型归属,把握城市的基本属性,也就能正确地认知所要保护的城市遗产,从而对城市要素保护的先后次第进行恰当的排序。

吴庆洲先生曾提出三个规划思想体系说,他认为:影响中国古都规划有体现礼制、注重环境求实用以及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这三大思想体系。借用吴先生的分类方式,根据城市形态结构的不同,我将中国古代城市划分为三类,认为它们分别象征着上天形态、舆地结构和因地制宜三种不同的规划思想。“法象上天”的古代城市,是古代中国最高等级的城市,故只见于中古以前少数国家的首都,地方城市基本不见;模仿大地的古代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流,是国家首都及其以下各级地方城市的主要形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随形就势的古代城市在山区水乡也比较常见,政治城市、军事城市、经济城市、宗教城市都有。

《管子·乘马》有这样一段话,被作为随形就势,因地制宜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这段话是:“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这样的城市规划思想,不会运用在讲究礼制的都城建设上,故随形就势的城市规划都是地方城市,其中小的城市如手工业市镇——江西浮梁县景德镇,大的城市如商业港口城市——福建泉州城。这两座城镇都是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历史城市。

古代泉州是一个因海上商贸而兴,也因海上商贸终止而衰的典型的外向型商贸城市。在泉州海上贸易极盛的五代宋元时期,大量来自海外的客商云集泉州,形成了泉州独特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尽管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历史变故,泉州的外来商家逐渐烟消云散;尽管晋江淤积使得海舶航道距离泉州愈来愈远,但昔日的繁华仍长存于世间。保留至近现代的多元文化文物,仍然以泉州最为丰富,它们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见证。

正由于泉州在中西海上交通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治中西交通史的学者如张星烺等,早就关注泉州。早在1926年,当时在厦门大学任教的张星烺就与同事陈万里、艾锷风(Ecke)前往泉州搜访古迹古物。张星烺等至泉州开展学术调查时,泉州城墙城门尚未拆除,城内外连绵不绝的石牌坊尚在。那时的泉州尽管破败,但“城内富户住宅甚多,宅中多有园庭,花木蓊郁”,颇似《拔都他游记》描述的境况。

泉州城既然是因海外贸易而兴,并因海上商贸繁荣才逐渐扩建形成的商港城市,那么,该古城的类型自然也就是随形就势的类型。该城市最重要的城市功能要素除了地方城市都具有的衙署外,城市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的遗址、远洋商船停靠的港口遗址、随海舶而来外商集中居住的蕃坊遗址、古代不同国家人们文化交流产物的遗存、城市郊野为了生产外贸产品(主要是瓷器)的遗址以及将这些外卖产品运输到城市港口的道路桥梁等遗存,都应该受到关注。

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代海港城市中,泉州城以因地制宜不断扩展的城市形态,外贸海港城市要素齐全且多数保存较好而著称,它是中国古代随形就势类型大型城市的典范,是古代经济类型商贸城市的代表,更是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杰出范例。

来源:泉州晚报2020年10月23日

记者 吴拏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