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丝路文化出版愈见规模 《丝路译丛》《丝路艺术》在沪首发
其中,《丝路译丛》系列图书汇集老、中、青三代海外汉学名家的丝路研究最新著作,展示了欧亚大陆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作为丝绸之路的大型丛书,书中提供了许多之前罕见的图片资料,包含最新的欧亚考古遗址平面图、古建筑复原图、文物线描图、壁画彩图等。丛书中的作品都是首次集结成书,包括书中的图片,也是有不断来自考古现场第一线的图片以及专家亲绘的线描图,从文字到图片都是最前沿的考古和艺术研究。现已出版前三种《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和《唐风吹拂撒马尔罕》。作为《丝路译丛》第一辑“玄奘之旅”,后期将陆续推出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德维拉扎《张骞探险的佛国:贵霜大夏考古》,美国纽约大学乐仲迪《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粟特与北朝艺术》,俄罗斯冬宫博物馆东方馆馆长、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考古队长卢湃沙士《舞蹈的湿婆与火神:粟特宝藏重现》。
《丝路译丛》《丝路艺术》(Serindia)是与丝绸之路艺术相关的艺术研究学刊、国际性中文季刊,此次创刊号以“犍陀罗”为主题,分为对话、综述、钩沉、田野、特约、解读、手迹、视野、人物、现场等栏目,包括图片近140幅,由法兰西学院丝路学科带头人葛乐耐教授和美国亚洲学会会员、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徐文堪先生撰写创刊号贺辞,汇集海内外著名学者王镛、吴黎熙、乐仲迪及曼都博士等的权威文章,以及当代艺术家洛齐、李阳、王见的作品。12位编委涵盖国内外业界名家,已构成了一个颇具实力的学术和艺术研究群体。
作为《丝路译丛》系列图书的评审和推荐专家,又是《丝路艺术》的编委,徐文堪在古代中亚和内亚文明(特别是吐火罗问题)、古代中外关系、欧亚大陆史前史、语言学、辞书学、人类学和域外东方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堪称权威,此次以七旬之身出席新书发布会。对于《丝路艺术》,徐文堪认为,这是一个促进中亚、印度、欧洲、中国交流,增进丝路文化血脉融合的新的学术平台,而创刊号主题“犍陀罗艺术”也让他深为赞同:“从犍陀罗来看中国,或者从中国来遥望犍陀罗,无疑是深刻理解欧亚丝路多元一体文明的恰当途径。”
关于《丝路译丛》,徐文堪介绍,近年来,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都有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与在中国西北等地出土的墓葬和遗物交相辉映,对丝绸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有着突破性的学术价值。《丝路译丛》收录了俄罗斯、法国、意大利、乌兹别克、美国的六位学者的著作,其中《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收录了马克夏克和腊丝波波娃的论著九篇,大多是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这些资料对于全面了解粟特考古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马尔夏克教授的学术业绩,也是极有帮助的。徐文堪表示:“粟特人是说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语言的一个古老族群。他们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长时期在欧亚内陆扮演着传播多元文化和多种宗教的角色。尤其在3世纪到8世纪之间,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加上粟特地区战乱等原因,大批粟特人沿着陆上丝路东行,并最终控制了这一极其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成为中古时代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
考古学家毛铭是《丝路译丛》的译者兼《丝路艺术》编委,为守护联合国遗址的中亚考古队队员,有十数年的中亚考古现场工作经验。毛铭介绍,这套丛书是国际知名专家和顶级学者的考古论文集,是他们近十几年来在国际重要会议上的参会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成果有些在日本Miho博物馆的会议纪要里,有些在罗马大学的学术会议上,有些在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的会议上,有些在伦敦牛津大学的学术会议上……这些散见于各大国际学术会议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中亚考古方面的空白。为了要把这些论文翻译得文字清丽、语言流畅,除了供考古工作者参考,也能令普通读者阅读,译者和漓江出版社走过了一段非常不容易的道路。毛铭说,这套丛书适合的四类阅读人群,一是对丝路文化有专门研究和爱好的教授与学生;二是像侯黎明、洛齐、王见、李阳等以丝路文化为创作对象的美术工作者和艺术家,因为本套丛书着重介绍了北朝至隋唐之间中亚出土的粟特壁画,上面有非常多的绘画方面的细节,完全可供艺术家寻找灵感;三是热爱中亚文化的驴友,驴友们可以在这套书中读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阿拉伯等中亚民族过往的历史,各位驴友可以按这套丛书重走丝绸之路,通往碎叶城、撒马尔罕与片治肯特等地;四是不能外出旅游的城市工作者,可以在书中神游李白、胡姬、杨贵妃和安禄山曾经生活过的西域。因为译者的初衷,并非做一套艰涩难懂的考古丛书,而想把它写得像侦探小说一样,是胡人版的《盗墓笔记》或者《寻龙诀》,让各个类型和领域的读者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从中受益。毛铭透露,《丝路艺术》之后的三期将以印度(海上丝路)、斯里兰卡及吴哥艺术为主题。
《丝路艺术》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学院著名艺术家洛齐表示,“中亚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背景非常复杂,地理位置特殊的大区域,研究起来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整个丝绸之路差不多涵盖了半个地球的国家,在这条道路上有很多很小的国家,这些国家频繁变更的历史与宗教又使研究变得更加复杂。”洛齐还表示,在美术史和近现代的美术发展中,丝路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漓江出版社能有这样的胆略和智慧来建设《丝路译丛》和《丝路艺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希望这套丛书能为丝路文化领域的爱好者、艺术家与艺术史论家提供一个平台,使《丝路艺术》能够介绍更多走在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家的研究成就。
漓江出版社介绍,今后出版社将以《丝路译丛》与《丝路艺术》为辐射点,搭建丝路艺术考古、图像研究、艺术交流与文化史研究的多媒体平台。除了编辑出版《丝路艺术》(SERINDIA)季刊和“丝路译丛”系列丛书,还将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的项目,并在“两江物语”平台设计、销售有关丝路艺术方面的产品,旨在面向业界同仁及全社会传播丝路文化,使相关领域的学者就丝路文化展开充分对话,服务“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