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沙州古城遗址

摘要: 沙州古城遗址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还能看到基本 的城池状况,70年代以后逐渐辟为耕地,现在仅有南、 西、北三面残存极少的断续城墙。原古城规模较大,呈 长方形,东西宽约718米,南北长约1132米。至今西北角 留有一城墩,比城墙高出一倍多。下部为夯土版筑,上 部多用厚大土坯砌成,残高16米。汉武帝开通西域后,于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敦煌 县,后置敦煌郡。该城就是 ...

沙州故城 : 汉敦煌郡、唐沙州、元沙州路、明清沙州卫城。位于甘肃敦煌市区以西党河西岸。南北1132米,东西718米。东垣无存,其余三面可见断续残垣。西北角墩突兀,残高16米,下部夯筑,上部大土坯砌成。由敦煌遗书P.2005、P.2626等知,唐沙州城分子城、罗城二部,城门有重闉(yin)门楼,周长3600多零45唐尺; 垣外筑羊马城, 周环城壕,壕阔45尺,深9尺; 城内街巷纵横,划分为修文、儒风、大贤、释教、钦贤、怀安、定难、取国、临池、政教、永宁、兴善、修仁、乘安等坊,又有寺前大街、子城北街、曲家巷、李家巷、梁神德巷、西横巷等街巷; 城中有州县衙署、仓库、州学、县学、医学、莲台寺、大乘寺、圣光寺、新货铺、药铺、齐周酒店、石、罗、安、曹、氾家酒店、康家店、赵家店、氾法律店、氾押牙店、员昌店、王富昌店等。该城毁于清雍正三年(1725)水患。

沙州古城遗址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还能看到基本 的城池状况,70年代以后逐渐辟为耕地,现在仅有南、 西、北三面残存极少的断续城墙。原古城规模较大,呈 长方形,东西宽约718米,南北长约1132米。至今西北角 留有一城墩,比城墙高出一倍多。下部为夯土版筑,上 部多用厚大土坯砌成,残高16米。
汉武帝开通西域后,于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敦煌 县,后置敦煌郡。该城就是当时的敦煌郡治,是汉王朝 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也是中西交通南北两道上的分合 点和东西方文明荟萃的枢纽。自两汉迄魏晋,尽管历代 政区划分,屡有变更,但该城始终是县、郡治所在地。 肩负着“西抚诸国,总护南北交通”的重要任务。
公元400年,李暠在此建都,称西凉王。敦煌有史 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21年后,北凉王沮渠蒙逊派兵攻 打敦煌城。敦煌太守李恂带领长史宋承、武卫将军张弘 等将士坚守此城。随之,蒙逊又亲自率兵两万余众来攻 城。围攻数月,损兵折将,久攻不下,只好令将士在 城东党河上筑起高三丈、宽三丈五的大坝,拦聚党河水 淹城。李恂挑选了一千壮士,搭板为桥,偷偷地潜出城 外,意欲决堤放水,保护城池。不料,这一行动被敌兵 发现,壮士被杀害,目的未能实现。最后,水淹州城, 宋承、张弘只得开门投降,李恂自杀身亡,百姓尽遭屠 杀。西凉国灭,该城逐渐衰落。
隋唐时期,该城仍是郡、州治所在地。公元776年, 唐王朝“安史之乱”,吐蕃乘虚而入,占领了河西地 区。沙州城被吐蕃重兵围困长达十年之久,终于箭尽 粮绝,寡不敌众,于公元781年投降。经过71年漫长的 奴隶生活,敦煌首领张议潮,领导瓜沙人民在沙州城起 义,驱逐了吐蕃势力,收复了河陇十一州的大片土地。 之后,沙州城战火连绵不断,宋景祐二年被西夏王李元 昊攻破,杀得城内血流成河,统治长达190余年。元太祖 二十二年(1228年)又用水淹的方法将城攻破,复立沙 州,后又该设沙州路总督府。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 沙州卫。到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封闭嘉峪关后,该 城被废弃,从此无建置达二百多年。
敦煌古为中西要道上的咽喉之地,沙州城被历代统 治者你争我夺,杀声不绝,水淹数次,历尽劫难,终于 倒塌,成为废墟。


沙州古城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