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一文了解晋城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经验

摘要: 与抢救性保护的被动方式不同,预防性保护以主动保护的先进理念,从改善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入手,采用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最终达到避免和减缓藏品损害的目的。预防性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控和评估,配备藏品囊匣和藏品存储柜、珍贵藏品展示柜以及建立预防性保护相关制度和开展病害评估等。晋城博物馆于2008年和2019年,分别开展了两次与 ...


与抢救性保护的被动方式不同,预防性保护以主动保护的先进理念,从改善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入手,采用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最终达到避免和减缓藏品损害的目的。预防性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控和评估,配备藏品囊匣和藏品存储柜、珍贵藏品展示柜以及建立预防性保护相关制度和开展病害评估等。晋城博物馆于2008年和2019年,分别开展了两次与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相关的工作,经过这两次预防性保护工作,晋城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损害的能力得到提升。一起来看看晋城博物馆的经验!

晋城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两个阶段

  晋城博物馆为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新馆2002年建成开馆,建筑占地1.4公顷,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现有各类藏品3000余套2万多件,其中珍贵藏品585套740件。文物库房分布在库区二层和三层,每层布局相同,共有10个库房约800平方米。另有藏品照相、清洗、修复、编目、档案等技术用房和功能区约300平方米。展览区有大小10个展室约3500平方米,首层设有两个临时展厅,二层和三层各有两个展厅,四层是4个基本陈列展厅。另外还有服务大厅、观众休息区、青少年互动区、纪念品展示区等公共服务区约2000平方米。

  晋城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前后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至2012年,晋城博物馆开展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作。2008年2月,山西省文物局下达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项目资金70万元。5月,晋城博物馆向省文物局上报《晋城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作方案》。8月省文物局回复,建议结合本馆实际,参考其他试点单位做法,制定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实施方案并上报。随后,晋城博物馆组织相关人员实地考察了甘肃平凉市博物馆,还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了湖南常德博物馆、湖北武汉博物馆、四川绵阳市博物馆等试点博物馆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作的情况。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晋城博物馆实际情况,2010年8月完成《晋城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化达标方案》并上报省文物局。2011年1月13日,山西省文物局委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对方案进行评审。上海博物馆非常重视,1月18日就有了书面回复,并形成了长达10页《文物保存环境控制技术方案审读意见和建议》。3月3日,山西省文物局按照专家的评审意见,对方案进行了批复,要求晋城博物馆“按照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后认真实施”。随后,晋城博物馆组织修改完善方案,并开始了实施阶段。

  2011年7月,完成二楼5间文物库房的地面改造工程,11月完成二楼文物库房的文物柜架安装和500个文物囊匣的制作。2012年又利用结余资金配置了部分藏品修复设备和保护材料。前前后后历时4年左右的时间,晋城博物馆完成一半文物库房的提升改造、藏品柜架及囊匣、修复设备的购置,部分解决了文物库房的藏品存放问题,实现了晋城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化达标的部分目标。

  晋城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项目可以说是预防性保护第一期工程,2018年晋城博物馆申报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2019年获山西省文物局的批准,批复投资130万元,主要内容是为珍贵藏品配备囊匣和柜架的购置,取消了原申报方案中的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展厅环境改造等内容。

晋城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心得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藏品存放已满足基本的要求,例如有一定规模的藏品库房或展室。其二就是这些库房和展室已具备存放藏品的基础条件,如消防达标,安全技术防范到位等。晋城博物馆2008年开展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作,前后经历时间长,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消防和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不达标。消防和安防是博物馆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如果连这些都不具备,藏品的基本安全都不能保障,就更谈不上更好的存放条件、适宜的温湿度等等。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一定要符合博物馆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基层博物馆,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千差万别,藏品保存状况的情况各不相同,预防性保护应因地制宜,不能求大图全。例如,珍贵藏品没有囊匣,那么设计时应该考虑添置配备。文物存放柜架不满足要求,做方案时应根据文物库房大小尺寸和藏品的类别,配备合适的柜架。展厅展示柜也要根据所展示的藏品,配备合适的展柜。对湿度敏感的藏品,还要考虑配备可以调控湿度的展柜,或者购买调湿板进行调湿。处于地震多发区的博物馆,还应考虑藏品存放柜和展示柜的防震功能。至于环境监控和评估系统,因投入较大,后期使用和维护有诸多不便,如非特殊需要,中小博物馆一般不建议在方案中设计。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设计应以项目单位为主导。保护方案的设计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关乎保护工作的内容和经费投入规模。保护方案的设计,应以项目单位为主导,避免以设计单位为主,拿出不切合实际的方案,导致保护工作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情况。方案设计可采用项目单位提要求,设计单位出技术解决方案的方法,犹如项目单位出题,设计单位答题。还有一种方法是设计单位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分条目地列出需要改造提升的内容,再由项目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方案设计内容。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要重视前期调研。调研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调研工作做好了,问题都搞清楚弄明白了,接下来的工作也就好做了。调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一是对外。

  对内调研,主要了解本馆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的不足。只有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知道本馆最需要什么,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需求。对外调研主要是了解其他博物馆的情况和方案设计单位的情况。了解其他做过预防性保护的博物馆,调研对象也要认真选择,优先选择和本馆情况相近的博物馆。

  调研的内容也要预先设计,主要有项目的方案设计单位和实施单位,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内容,以及实施的效果和经费等。在先期调研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实地考察一两家博物馆,直观地了解预防性保护的情况,对预防性保护工作做比较全面的了解。调研方案设计单位的情况,主要了解设计单位的实力、设计能力和设计业绩等。设计单位应选择一家专业的、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基层博物馆应谨慎选择名气大的设计单位。名气大的设计单位可能因时间和精力的原因,无法在繁琐的方案修改阶段及时修改方案,进而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过程要注重工程质量。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质量检查,对于本馆没有能力做好检查工作的情况,可以委托第三方或专业人员进行。因为有的质量问题比较直观,容易发现,有的质量问题就比较隐蔽或专业性强,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发现。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比较隐蔽的问题,验收通过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问题就会逐渐显露出来,这时再来解决就比较棘手了。所以在项目进行中就要注意质量检查,材料和设备要进行进场检查,施工过程也要进行质量检查。只有每个产品每道工序都合格,才称得上是合格的项目。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完成预防性保护项目只是一个开端。在项目完成投入使用后,还需要强化管理,多部门协调配合,不断改善文物的存放环境,持续提高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

编辑 | 张 怡 李姝婧

复审郭晓蓉

终审|李 政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3月12日第7版

中国文物报《保护专刊》投稿邮箱

wwbbaohu@163.com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