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柯钦帕特南Pattanam沿海聚落遗址
柯钦帕特南沿海聚落遗址
帕特南(Pattanam)遗址位于柯钦市帕拉沃尔镇西北,是印度西南沿海地区首个经过科学考古调查,并已长期进行考古发掘的古代遗址。迄今,经连续八年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已揭露出叠压关系明确的文化层,以及房屋、陶器群、生活垃圾埋藏坑、小型砖砌码头、小型独木舟等遗迹。
遗迹与遗物表明,帕特南遗址是一处沿海的中小型聚落,历经了大约三个主要的人类活动期。第一期,即该遗址的早期,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第二期约为自公元4世纪至公元8世纪;第三期约为16世纪至20世纪。其中,第一期出土了大量金银及加工精细的宝石首饰残件,多件金饰与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形制、做法完全一致,其产地或非印度本土,而是来自更远的中亚或者欧洲。第三期文化层出土了来自中国的陶瓷器残片,以及来自荷兰、日本的瓷器残片。
故宫考古研究所参与了帕特南遗址2014—2015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对第三期出土的遗物及遗迹进行了初步整理与研究。我们认为,帕特南遗址作为印度西南海岸边的一处聚落,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内,持续有来自东方或西方的文物出土,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考古文化面貌。
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残片中,万历时期的青花及早于克拉克风格的瓷器,多单独出土,这应与葡萄牙人的贸易活动有关。其后,福建窑场的产品开始增多并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出的还有约17世纪的荷兰瓷器,这表明荷兰人开始进入这一地区贸易活动,并与荷兰人记载其只能在九龙江口获取福建瓷窑场产品的情况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