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兰州古城

摘要: 兰州古城 :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 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取 “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喻其坚固。 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 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 ...

兰州古城 :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 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取 “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喻其坚固。 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 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出现了丝绸西去、 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 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兰州古城(1907年)



兰州古城(东城门)街道一瞥(清末)




靖远古鹘州城遗址



1875年的安西城



1875年的永昌城



1910年的古城清水镇(现榆中清水驿)



祁连山下的“烽火台”(镜铁山)

兰州故城 : 隋至清代城址。在今兰州市城关区。隋初置兰州总管府,于皋兰山以北偏西的黄河南岸建府城。宋元丰四年(1081)重修,六年(1083)展筑北城。据《皋兰县志》,明洪武十年(1377)又增筑城墙,东西1里280步,南北1里82步,墙高3.5丈,阔2.6丈; 有城门四: 东曰承恩(后改来煦门),西曰永宁(后改镇远门),南曰崇武(后改皋兰门),北曰广源(俗称水北门)。宣德年间(1426—1435)自城西北至东筑外郭,凡14里231步。正统十年(1445)重修郭门并镇远桥门。十二年(1447)又筑承恩门外郭,自东至北99丈有奇。经以上三次修筑,外郭门增至9个: 东为迎恩门(俗称东稍门)、东北为广武门、天堑门(后改庆安门,疑今东方红广场西口东南门)、南为拱兰门(俗称南稍门)、东南为通远门(今小稍门)、西南为永康门(后改安定门)、靖安门(后改静安门,今临夏路南兰州食品厂门旁)、西为袖川门(今解放门)、北为天水门(后改通济门,今静宁路北口通河处)。弘治十年(1497)又筑东关外墙360丈有奇。清乾隆三年(1738)将东、西、南三面土墙外以砖包砌,为防水患又在临河的北垣外筑石堤里许。光绪十六年(1890)最后一次修葺,内城周长6里200步,敌楼10个,睥睨1929个; 外郭周长18里123步,敌楼6个,睥睨3920个。抗战期间,日机不断轰炸兰州,为便于疏散市民,1939年于小稍门东增开一门,名东南门; 庆安门西增开一门,名东北门; 在今永昌路南段新开一门,叫西南门,因系双洞又称奴城门。1941年于水北门东增开一门叫中山门。各门原均建重楼飞檐,南门楼悬“万里金汤”匾额。解放后为适应城市建设之需,城墙、城楼渐被拆除。今顺城巷北、南城巷东各残留墙垣一段。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