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红女祠
摘要: 武都红女祠位于甘肃省武都区城北2公里的五凤山麓。楼阁悬空立柱,精巧古朴,仙居俨然。洞背鸟语花香,林壑千岩竞秀,水濂百丈垂空,时流时飞,泻于仙洞之侧流出。据《武阶备志》记载:红女祠初建于唐代。相传在唐代以前,有一个善良、勤劳的姑娘,名叫红玉,她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生得如花似玉。可是,她遇上了一个狠心的婆家,对她百般虐待。红女白天 ...
武都红女祠位于甘肃省武都区城北2公里的五凤山麓。楼阁悬空立柱,精巧古朴,仙居俨然。洞背鸟语花香,林壑千岩竞秀,水濂百丈垂空,时流时飞,泻于仙洞之侧流出。
据《武阶备志》记载:红女祠初建于唐代。相传在唐代以前,有一个善良、勤劳的姑娘,名叫红玉,她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生得如花似玉。可是,她遇上了一个狠心的婆家,对她百般虐待。红女白天做庄稼,忙家务,晚上彻夜纺线,可还是受气挨打。她实在受不了婆婆的刁难与折磨,万般无奈,便跳崖自尽,香消玉陨。后来,红女得道成神,向王母请求永住人间。从此,拯救万民,福佑四方。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福佑万民的神女,就在五凤山麓石岩洞立祠祭祀她,并在她得道成神之日,大兴佛事,年年相承,遂发展成为大型庙会,而清水、诵经便成为庙会期间主要的佛事活动。据《武阶备志》记载,晚唐诗人李商隐曾两次游历红女祠,并写下《过圣女祠》和《重过圣女祠》两诗,怜其寂寞、凄清的境地。
红女祠建在石山上,现存的祠为清初重建,乾隆时曾增修殿阁。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启王梁成福进军武都,以水濂洞为指挥处,战事失利后,舍身坠崖,建筑被清军烧毁。仅存红女祠(观音殿)和子孙殿、三宫殿亨哈殿等。大多悬空,琼楼精舍,斗拱飞檐,奇特惊险。沿着合仙洞那漆黑的天然石岩洞蜿蜒而上,可登上楼阁,上面记载着红女的传说以及历代兴建红女祠的历史。从窗口俯视,脚底腾空,好似身临天境,大有飘然成仙的感觉。在楼阁右跨过石桥,就是舍身崖。据说这里是红女舍身跳崖之处,故名舍身崖。站在崖边,脚底是千丈深渊,不由令人心底发虚,双脚发软。
红女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