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固原古城墙
固原古城墙
始筑于汉代,成型于明清时期,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城区;北纬36°00′ 53.6″,东经106°16′32.9″,海拔高程1767 米;古城北距银川市342 公里,西距 兰州市340 公里,东南距西安市404 公里。其从创建时起,均为郡、州所在 地,现为固原市政府、原州区政府所在地。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 年)设安 定郡,郡治高平,创修高平第一城,经东汉,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修筑原州 城。唐中期战乱,到唐德宗贞元三年(787 年)十月,“吐蕃修故原州城以屯居 之”。宋太宗至道三年夏四月乙未,修筑镇戎军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 年),为了防御西夏,以李继和知镇戎军,用板筑重新修了镇戎军城,次年七 月,修复完毕。据1981 年东门坡城墙基下发现(县医院下边修建的家属楼基 址)的“康定铭文砖”记有“……康定元年(1040 年)三月二十五日,客司副行 首李德琮监修筑城东城壕,奉高太保指挥差到在镇戎军直所……”等铭文。 1979 年固原县城六小对面的内城墙出土一块明景泰年铭文砖,上书“大金 兴定三年(1163 年)六月十八日巳时地动,将镇戎城屋宇推塌,兴定四年四 月二十一日,差军民夫二万余人兴工修筑,五月十五日终工完”。又记:“景 泰二年(1451 年)……督集各所属官员人匠,军民夫五千余人,于景泰二年 七月二十三日兴工重行修补”。明成化五年(1469 年),“兵备佥事杨勉增筑 州城,周长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顶宽二丈二尺,底宽三丈八尺,并设楼 橹”。明弘治十五年(1502 年)增筑外关城。至此,固原城“回”字形的建筑格 局及规模基本成形,其内外两重,为世界建城史上的孤例。内城为土城,外 城为砖城,周长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外修堑壕深宽各二丈,并增修角 楼、炮台、车道及城墙顶部外沿,作战用的垛墙。同时,还修建东城门三道, 有名者二,曰安边、保宁;南城门四道,有名者二,曰镇秦、兴德;西城门二道, 有名者一,曰威远;北城门一道,曰靖朔。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驻固 原镇绥将军潘育龙增修固原城,并加修大小城楼24 座”。嘉庆十六年(1811 年),固原总督那彦成又重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固原提督张行志、知 州王学伊又加补修。至此,内城墙修垛墙1046 座,炮台18 座;外城墙修垛墙 1573 座,炮台31 座。新中国成立初城池保存完好,1972 年以“不利于战备” 为由,开始大规模拆除,固原古城被严重破坏,现保存较好的有外城西北角 878 米长一段。1985 年12 月被固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5 年9 月16 日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固原古城外城南门旧照
嘉靖固原州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