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青图拉盖辽镇州古城遗址

摘要: 青图拉盖辽镇州古城遗址    镇州城的总体情况是:在蒙古国土拉河谷宝饶格沁大草原中部的一个山头的南坡上建造了镇州古城。在古城的西边3公里处有一个叫查干诺尔的小湖,在湖的东南洼地的东部有一眼清澈的泉眼,现今当地的居民还到这里来取水吃。镇州城的地理位置是北纬47052’810”,东经107014’460”海拔977米。西北路招讨司是辽统治漠北边疆的重镇。 ...

青图拉盖辽镇州古城遗址

  

  镇州城的总体情况是:在蒙古国土拉河谷宝饶格沁大草原中部的一个山头的南坡上建造了镇州古城。在古城的西边3公里处有一个叫查干诺尔的小湖,在湖的东南洼地的东部有一眼清澈的泉眼,现今当地的居民还到这里来取水吃。镇州城的地理位置是北纬47052’810”,东经107014’460”海拔977米[3]。西北路招讨司是辽统治漠北边疆的重镇。据《辽史》记载,最初西北路招讨司的治所设在克鲁伦河(辽代译作胪朐河)流域,征服西部阻卜(即鞑靼)各部后,才把重心转移到土拉河(辽代译作土兀拉河)流域。由于西部阻卜诸部叛服无常,《辽史·圣宗纪》载统和二十一年,“修可敦城”;二十二年,“以可敦城为镇州,军曰建安”。《辽史·地理志》载,镇州“本古可敦城,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选诸部族二万余骑充屯军,专捍御室韦、羽厥等国。……渤海、女直、汉人流配七百余户,分居镇、防、维三州”。

  

  大概也就在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西北路招讨司的治所就迁到了镇州。是在回鹘的可敦城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点蒙—俄联合考古队对镇州古城内北部的一座台基进行清理发掘时得到了证实。这里除出土大量的辽代陶片外,在底部的文化层中还发现了回鹘可敦城,辽人用它的固垒修筑了新城[4]。《辽史·地理志》载镇州在上京(今内蒙赤峰巴林左旗)西北三千余里。漠北的镇州与漠南的上京之间,隔着宽阔的大漠,实际交通应该非常艰难而遥远。所以才成为渤海、女真、汉人配流之所。如《辽史·王鼎传》记载,鼎于寿昌初年因获罪“杖黥夺官,流镇州,居数岁,有赦,鼎独不免。会守臣召鼎为贺表,因以诗贻使者。----上闻怜之,复其职。”王鼎著《焚椒录·序》中记载:“予顷以待罪可敦城,去乡数千里。”[5]可见其流放地就是距上京三千余里的镇州城。

   

  1221年,长春真人邱处机接受成吉思汗召唤,途经漠北前往西域。这一年的六月初,他来到一个地方,根据行程分析,就是辽代的镇州一带。《长春真人西游记》是这样记载:离胪朐河上游西行十日,又转西北行四程,渡一河,“其旁山川皆秀丽,水草且丰美,东西有故城,基址若新,街衢巷陌可辨,制作类中州,岁月无碑刻可考,或云契丹所建。既而地中得古瓦,上有契丹字,盖辽亡士马不降者西行所建城邑也”邱处机所见到的契丹城,显然已经废弃不用,但是城市布局、建筑基址都还保存得不错。

  

  这座城址是1930年苏联考古专家德·德·布克尼奇绘制了古城遗址的平面图并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上个世纪60年代蒙古国专家赫·普日乐组织了镇州城的发掘工作并发表发掘简报:《青图拉盖城出土的带字的瓦》[6]。2000年初日本学者白石典之在镇州古城遗址进行发掘并发布了相关成果。从2000年开始蒙古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阿·奥其尔和纳·卡拉丁为首的蒙俄联合考古队对镇州古城遗址进行发掘研究,目前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中。

  

  镇州古城是夯土版筑而成,北墙680米,西墙1260米,南墙680米,东墙1260米,总体为方形结构。城正中的一道夯土墙把土城分成南北两部分。东、南、西面有城门。北部区的东墙和西墙各有一个城门,这两个城门之间有街道相连。城门大约有10米宽,城门上有瞭望口。北墙的东、西角各有一个角楼,两个角楼之间有道路相连,道路长640米,宽28米,在镇州城内的北部区域有很多的建筑,而城南部区域就相对建筑较少些。在城南区,西墙为600米,南墙为640米,东墙为600米,东墙和西墙各有一个城门,两个城门之间也有道路相连。南墙的东、西各有一个角楼,也有道路相连。从这条道到南门还有一条长500米,宽38米 的道路。镇州古城北墙、南墙各有6个马面,东墙、西墙各有10个马面,城的四角各有一个角楼。城基宽35米顶部宽4.5米,高2~4米。

  

  在镇州城西150米,有一个土建筑遗址。在土墙的里面有一个“∏”字形的建筑物。这一建筑东西墙各是40米北面长30米,建筑物的残高为0.3-0.5米。在它的西面散落着很多瓦和陶器的碎片以及木柱的石基。在这个建筑物的西面和西北面应该是居住点,在那里散落着大量的碎瓦、陶片和动物的骨骼。

  

  从镇州城发掘出土的文物[7]:蒙俄联合考古队在2004年7~8月间对镇州城内北部发掘4000平方米的文化层,深2米左右,发掘处原为夯土台基。通过蒙俄联合考古队的发掘,出土了刷子,带有16个字符的筒瓦、泥质龙眼、石磨盘、唐宋铜钱、辽代陶器、瓷器等珍贵文物。在发掘时还出土有动物的骨骼和农作物,粮食是放在专门储存粮食的窑中,称其为绿糜子。这是一种至今在蒙古国境内广泛分布的一种野生的作物。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