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陕北画像石墓

摘要: 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墓。分布在陕西省绥德、米脂、榆林等地。20世纪初发现,但墓中画像石大部散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陕西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发掘了和帝永元十二年(100)的王得元墓和安帝永初元年(107)的牛文明墓等多座画像石墓,并收集了零散画像石近300块。▲ 陕北画像石墓 四神墓门这一带东汉时属上郡。顺帝永和五年(140),因南匈奴侵扰,郡治南迁,此 ...

▲ 陕北画像石墓 神木大保当画像石

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墓。分布在陕西省绥德、米脂、榆林等地。20世纪初发现,但墓中画像石大部散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陕西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发掘了和帝永元十二年(100)的王得元墓和安帝永初元年(107)的牛文明墓等多座画像石墓,并收集了零散画像石近300块。

▲ 陕北画像石墓 四神墓门

这一带东汉时属上郡。顺帝永和五年(140),因南匈奴侵扰,郡治南迁,此地战乱频繁,故画像石墓的下限不会晚于此年。目前发现的画像石,技法风格相近,题材内容雷同,说明时代接近,而纪年墓的材料则证明它们多是和帝、安帝时期的作品。墓主多是土著豪强。

▲ 陕北画像石墓 主客贽见、武技图

陕北画像石墓均为砖石混合结构,一般是前室穹窿顶、后室券顶的双室墓,规模较大的往往还在前室附有一个到两个耳室,墓长6米左右。大多数墓被盗掘破坏,残存的随葬品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所出的近似。

▲ 陕北画像石墓 天马

画像石多用于墓门,少数墓也嵌于室壁,个别墓穹窿顶上也嵌有画像石。画像内容主要有6种:

①反映陕北高原地带生产活动的牛耕、放牧、田猎和农田作物;②表现墓主经历和生活的车骑出行、宴饮、乐舞等;③东王公、西王母以及仙禽神兽等神话故事;④孔子见老子一类的历史故事;⑤日、月等天象内容;⑥由蔓草状卷云纹所组成的二方连续形式的装饰花纹。

▲ 陕北画像石墓 抚琴图

画像的雕刻技法主要采用减地平面阳刻,物像细部大多不再加刻阴线,而用墨线或朱彩绘出。画像质朴凝重、简洁有力,拓片的效果宛如剪纸。作为边框的装饰性极强的蔓草状卷云纹,在画面上占有很大面积,几乎喧宾夺主。这些都构成了陕北汉墓画像石的独特艺术风格。


拨开层层泥土 重现璀璨的古代文明

跨越时空隧道 展露历史的真实面貌

往事娓娓道来

秘密层层剥开

零距离触摸古代文明

面对面感受历史故事

考古中国

网站:www.kgzg.cn

微信:kgzg_cn 微博:kgzg

邮箱:kaoguzhongguo@sina.com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