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李珍:广西秦汉城址研究

摘要:   2021年5月10日下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李珍研究馆员应邀莅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做了题为《广西秦汉城址研究》的学术讲座。这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21年第4讲。讲座由易西兵院长主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部分师生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人员聆听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 ...

  2021年5月10日下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李珍研究馆员应邀莅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做了题为《广西秦汉城址研究》的学术讲座。这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21年第4讲。讲座由易西兵院长主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部分师生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人员聆听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中,李珍研究馆员就广西秦汉城址的发现与分布、考古发掘以及城址的特点作出了精彩的论述。

  本次讲座纪要如下:

  一、广西秦汉城址的发现与分布

  中国的筑城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已经有筑城的活动。但是在岭南地区,从广西目前的情况来看,筑城的历史则要到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即从岭南地区被纳入秦帝国的版图之后推行郡县制、按照中原的办法对岭南地区进行管理开始。所以,目前广西发现的城址最早可到秦代,而更多的属于汉代时期。经过多年的调查,目前广西发现的秦汉城址有十余处,主要有洮阳、观阳、城子山、秦城、临贺、高寨、勒马、草鞋村、庭城、三江坡、河口等城址。从位置来看,城址在广西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分布较密集,尤其集中分布于湘江、漓江、桂江和贺江所构成的湘桂走廊、临贺故道这两条中原与岭南往来的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通道上。

  1. 洮阳城址

  位于广西东北部全州,地处湘江上游,是一座山城。该城长约300米、宽约150米,平面形状不甚规则。2008年调查时发现除了山顶城址外,山下亦有许多汉代遗存,如水井等。

  2. 建安城址

  位于全州境内,属于湘江流域。城址规模不大,长宽约120米。

建安城址

  3. 观阳城址

  毗邻湘江支流灌江。城依山而建,城墙保留较完整,由城外山底计最高处可达十余米。

观阳城址

  4. 城子山城址

  位于兴安境内、湘江上游。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长约300米,最宽处约240米,稍窄处约180米。除北面城墙外其余三个方向城墙保留较完好,至今可见。

城子山城址

  5. 秦城城址

  位于珠江水系,因地理位置重要,宋代的史书已有对秦城的记载。

  6. 河口城址

  地处桂江合流处,属于无城墙城址。筑城时利用自然地势将四面坡修至陡直,因而无须筑墙。

  7. 临贺故城

  位于贺江江畔潇贺古道上,有三处城址。第一处位于大鸭村,被称为最早的汉城;第二处于1960年代调查时在南边山上发现;第三处是位于西边的河西城址,它是目前较为清楚的、规模较大的城址。尽管现在地表上已全无痕迹,但是从1960年代的航拍图上观察,护城和与城墙清晰可辨。

  临贺故城城址历经三次搬迁,最早的城位于东侧,是西汉时期的城址。其后先搬迁至三角洲上,最终迁至贺江西岸。贺江西岸的河西城址从东汉开始修筑,五代时期汉城被一分为二,并重修护城壕,护城壕保存完好,至今可见。除北面城墙外,其余三面城墙保存较完整,其中东墙长840米、南墙784米、西墙630米、北墙280米。

  该城沿用时间较长,最晚可至民国时期,宋代开始在城外围包砖。

  8. 高寨城址

  地处贺江下游,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山顶的平台,由于落差较高可达10-20米,因而除了缓坡面外其余面未筑城墙;其二在南边,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小城。城墙中发现有东汉时期的陶罐残片。

高寨城址

  9. 贵城遗址

  位于贵港。贵城与番禺城状况相似,其位置从汉至贵港市成立之前未曾变更。近年发掘所见城墙年代较晚,约在宋明之后。其地下埋藏着丰富的遗存,年代范围为南越国至明清时期。

  10. 三江坡城址

  位于南宁西部左右江交汇处。城址长60米、宽70米,建于土山坡台地之上,未设城墙而在城两侧修壕沟。

  11. 庭城城址

  位于龙州县,建于左江上游二江交汇的台地上,未筑城墙。出土遗物年代较早,属于南越国时期。从左江上溯可至越南,故该城地理位置比较重要。

  二、秦汉城址的考古发掘

  为了配合基本建设以及花山、灵渠及海上丝绸之路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多年来新发现及发掘了一批秦汉时期城址,为认识广西秦汉时期的城池建设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1. 秦城遗址的发掘

  秦城地理位置重要,位于湘桂走廊的南端,是古代岭南地区与中原沟通之要道,史书相关记载较多。宋代已有文献称其为秦始皇攻打岭南时所建的“秦城”。从199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对该城址进行了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考古工作者以宋人周去非所言“湘水之南,灵渠之口,大融江、小融江之间,有遗堞存焉”等文献记载为线索开展调查,认为应有四处遗址:

  其一为马家渡城址。该遗址现存一道土筑城墙,建筑的年代较晚。通过调查与勘探并未在城墙范围内发现其它城墙或任何遗物。其二为王城,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四面的城墙完整。其三为通济城,在大溶江和灵渠之间。其四为水街,在二江交汇之处。经过调查发现类似城墙的建筑,但年代较晚。四座城之中能确定为秦汉时期的城址有王城与通济城两处。

  (1)通济城

  通济城是目前广西发现最大的秦汉时期城址,东北—西南向,南北长约900、东西宽约450米,其周长与番禺城类似。北、南、东三面城墙保存较好,西墙已被大溶江冲毁大部,仅存西北角。该城的特点是有内外二重城墙,内外城墙之间是取土而形成的护城壕。为配合兴安县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13至2015年对秦城遗址的通济城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现了较多遗迹现象,包括柱洞、水井、水沟、灰坑、散水等,以及范围较大且较密集的瓦片堆积。出土遗物有陶制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以及陶、铜、铁制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兵器等。陶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明显的越文化特征,另一类则呈现楚式风格。

  通过考古发掘与整理研究工作,现基本确定该城与秦始皇筑城活动有所关联。该城使用时间较短,碳十四测年数据可佐证其最晚不超出汉代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广西出现大量楚器的遗址仅此一处。

通济城远景

出土遗物

  (2)七里圩王城

  七里圩王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3.8万平方米,整体保存较完整,但四面城墙长度不一,其东墙164米,西墙149米,南墙257米,北墙214米。城墙四角有较明显的向外突出的角楼建筑遗迹,北墙与东墙各有一处向外突出的马面建筑台基。除北墙偏东处开城门一座,其它三面无城门。城内现探明有大小不一的多边形的夯土建筑台基5处,高约1米。

  该城址出土大量建筑材料,另有数量不多的陶、铁、铜制生活用具、生产用具与兵器。城址年代大约从西汉中期至三国时期,与历史记载汉代始安县、三国吴时期桂林始安郡对应。

七里圩王城

  2. 洮阳城址的发掘

  洮阳城遗址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是一处汉至隋代的古城遗址。该城址在1966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2010年进行过考古勘探和小范围的发掘。洮阳城址时一座山城,平面呈多角形,东西长约26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其东、南、西三面紧临湘江,城墙外山体被修整成陡直状,其北为土山。城西南处修建二处“一”字土城墙。

  城址的东、南面山脚,临湘江的河滩平地是大型居住区,面积达18万平方米。城内发现有房屋、排水沟、水井等建筑遗迹以及大量陶制的绳纹板、筒瓦片和篮纹、席纹、方格纹、方格纹和米字纹组合的罐、瓮、盆、豆等陶器,锸、斧等铁器。

洮阳城址远景

  3. 贵城遗址的发掘

  位于贵港市。2008至2019年间共进行了四次大的发掘,发现了秦汉、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城墙、城壕、水井等遗存。多年的考古工作表明,此地即秦汉以来桂林郡、郁林郡和贵港历代郡县治所在地。

贵城遗址

  4. 勒马城址的发掘

  位于来宾市以南、黔江左岸的台地上。勒马城址无城墙,其东、南、西三面环水,北面是低谷,东南方向是广西最大最长的峡谷——大藤峡。2017至2018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配合工程建设进行了发掘,发现汉代遗迹如高台、环壕、壕沟、柱础、灰沟、灰坑、柱洞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铁器、铜器、矿渣、鼓风管等。

勒马城址

  城址始筑于西汉前期,沿用至东汉后期,下限可能到三国时期。从出土的部分遗物带有战国晚期至汉初南越国时期的风格来看,城址最早可能建于汉初南越国时期。据史志记载,秦代在今武宣县境设置中留县,隶桂林郡,西汉武帝灭南越国后改桂林郡为郁林郡,中留县属郁林郡,东汉改称中溜县。从勒马汉城和汉墓的规模、规格来看,符合县治一级,其遗存年代、地理位置皆与中留(溜)县情况相合,加之城址内还出土有东汉“中溜丞印”铜印章,因此勒马汉城应是汉代郁林郡中留(溜)县故城址。

  除上述四处城之外,为了配合海上丝绸之路、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对大浪、草鞋村、庭城、三江坡等城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有汉代的建筑遗迹和大量的建筑材料、陶器、铜器、铁器等生活用品。

  三、秦汉城址的特点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广西秦汉城址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广西的城池建设是秦一统岭南地区之后开始的,其筑城技法由中原传入,因而与中原地区的汉代城址有相同之处。

  2、广西的秦汉城址主要分布在以湘桂走廊、临贺故道两条交通要道为中心的广西东北部与东部地区,广大的桂西地区则没有发现。

  3、广西的秦汉城址皆选址于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之处。

  4、广西的秦汉城址除兴安秦城中的通济城和临贺故城中的河西城址外,其余城址的规模较小。

  5、 广西秦汉城址城墙均用版筑法就地取土夯筑而成,房屋建材以陶制板瓦、筒瓦为主。

  6、广西的秦汉城址以郡县治所为主,另有军事城堡类型。

  四、结语

  广西秦汉时期的城邑建设与岭南地区的广东、海南以及越南都是同时出现、发展并完善的,是秦统一岭南后的产物。其筑城技术与方法、建筑材料与中原几乎一致,又因地制宜形成了岭南的地方特点。

  讲座过程中,李珍研究馆员与现场听众就广西地区的城址、广东地区的考古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广东、广西同处岭南,地理环境相似,历史文化面貌相近,本次讲座李珍研究馆员介绍的广西城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理念方法,对于广州城市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整理:罗翀 图片:鲜伟聪)

(图文转自:“广州考古 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号)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