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墓-遗产数据库 -

遗产数据库

蔡文姬墓

摘要: 蔡文姬墓位于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西,紧 临312国道。这里北依骊山南麓,西濒灞水,与 白鹿塬遥遥相对。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著名女诗 人,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南),东汉著名学者 蔡邕之女。她博学多才,通晓音律,曾和其父共 辑琴操,时与“建安七子”相颉颃。初平间(190~ 193年)随父徙居蓝田。初嫁河东卫仲道,因夫 亡又归母家。汉末战乱之时,为董卓部将掳 ...

蔡文姬墓位于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西,紧 临312国道。这里北依骊山南麓,西濒灞水,与 白鹿塬遥遥相对。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著名女诗 人,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南),东汉著名学者 蔡邕之女。她博学多才,通晓音律,曾和其父共 辑琴操,时与“建安七子”相颉颃。初平间(190~ 193年)随父徙居蓝田。初嫁河东卫仲道,因夫 亡又归母家。汉末战乱之时,为董卓部将掳至长 安。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文姬从长安逃往 洛阳途中为匈奴所获,居于匈奴12年,嫁左贤 王,生有二子。曹操念己与蔡邕的旧情,对文姬 甚为关注,故于建安十二年(207年)遣使以金 璧将文姬赎回,后嫁同郡董祀为妻,复居蓝田。 她一生遭遇非常坎坷辛酸,在悲愤中忧忧以终。 她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离骚体《悲愤诗》 各一首留传于世。并承父志整理其遗著四百余篇 作《续后汉书》。 其中《胡笳十八 拍》尤为著名, 其词哀怨奇绝, 真挚动人,不可 多得,被郭沫若 称为“是一首自 屈原《离骚》以 来最值得欣赏的 长篇抒情诗”。
据传说,蔡 文姬死后葬在蓝 田县蔡王村。 《蓝田县志》 记 载: “蔡王村冢 高二丈,在县北 二里,《马志》称 之蔡文姬墓。” 群众相传,蔡王村就是当年为文姬守墓的王姓人 家繁衍而成的村庄。现墓冢呈覆斗形,高约7米, 周长100米,占地540平方米。冢上林木葱郁。 冢前筑青砖瓦墙,立有墓碑。近几年在墓冢附 近,出土了大量汉代砖瓦残片及部分瓦当,说明 文姬墓地在过去曾有不少建筑。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蔡文姬墓的保护,自 1980年以来,先后拨款整修墓冢,征地修建围 墙,开辟展室,建立了“蔡文姬纪念馆”,供游 人参观、凭吊。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委 员会公布该墓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 其重点保护区为墓冢。一般保护区为墓冢底边外 延20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同一般保护范围。


蔡文姬墓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城北三里镇乡蔡王村西边。蔡文姬墓冢保护良好,地面存有覆斗形封土堆,高10米,东西长约20米,南北约27米,墓周围林木茂盛。墓区建有蔡文姬纪念馆,展出蔡文姬的生平事迹。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女诗人。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文姬回洛阳途中,被胡骑所获,长期陷于南匈奴12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文姬归汉后再嫁同郡董祀为妻,相传寓居蓝田,死后葬此。
  蔡文姬长期流落异域,伤心欲绝。写有《悲愤诗》、《胡茄十八拍》等诗篇多首;继承父志,撰写《续后汉书》,追所诵忆,载四百余篇,对祖国的古代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丝路景观/西北城市党史工作协作会联络组等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