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李元谅碑
李元谅碑,位于华县县政府大门内东侧。碑 高4.45米,宽1.57米,厚0.41米,碑头为六螭, 雕刻雄健,碑侧雕刻蔓草花纹。碑文共三十二 行,完整刻六十五字,主要歌颂李元谅的十大功 劳。李彝篆额,上骑都尉张蒙撰文,守卫尉少卿 韩秀弼隶书,篆额书“大唐镇国军陇西节度使右 仆射李公懋功昭德颂”二十字。李元谅是唐德宗 时镇守潼关的一位名将,在平定“朱泚之乱”中 建立功勋,唐德宗很器重他,赏赐极多,在他建 立战功的华州城(今之华县)为他树碑立传,歌 功颂德。
据《旧唐书·李元谅传》记载: 李元谅原 姓安,其祖先安息人(古代波斯地方),少为宦 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名元兴。元谅长大美 须,勇敢多计,以宿卫积劳,试太子詹事。镇国 军节度使李怀让署奏镇国军副使,俾领州事。元 谅曾在潼关领军,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唐德 宗因朱泚反,奔奉天(今之乾县)。朱泚据京师 作乱,派兵袭华州,元谅自潼关引兵破之。兴元 元年(784年)与李晟战胜朱泚,克长安,德宗 还京,李元谅让功于李晟。德宗加元谅检校尚书 右仆射,实封七百户。以后又建功勋,有良将之 风。德宗赐良马、金银锦绣,又赐姓氏李,改名 元谅。李元谅于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十一月 卒,时年62岁,帝甚悼惜,废朝三日,赠司空。
“朱泚之乱”,是唐王朝中期的一件大事,其 规模虽小于“安史之乱”,但却严重地削弱了唐 王朝的政权。朱泚拥有山东、河北和泾原一带的 重兵,身为太尉在京师作乱称帝,国号大秦,迫 使德宗出奔奉天,可见其势力是不小的。但这个 事件,唐史记载不详,李元谅碑虽然是唐朝的封 建统治者为李元谅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但却较 详细地记载了这一事件,起了证史和补史的作 用,为我们研究唐代这一段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 实物资料。李元谅碑是块大型的碑石,至今保存 尚好,篆额和碑文都很清晰,雕刻艺术价值较 高,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唐代的书法艺术提供了资 料。
1957年5月31日,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 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 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 护区为碑周围3米内,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 外延7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8 米。

李元谅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