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弘墓-遗产数据库 -

遗产数据库

牛弘墓

摘要: 牛弘墓 : 隋牛弘墓位于长武县相公乡相公村西300米 处,现存夯筑封土呈圆丘形,高4.24米,南北 向底径略长为20米,东西向底径略短为12米, 底周长为53米。在封土东北约100米处有砂岩 质圆雕石人2尊,均为裸体、跪姿,双手合抱于 胸前。东边的石人高1.70米,肩宽0.66米,主 要特征是:两乳高突,面部板平,嘴眼分别用三 个圆孔表示,当为女性。西边的石人残高1.32 米,肩宽 ...

牛弘墓 : 隋牛弘墓位于长武县相公乡相公村西300米 处,现存夯筑封土呈圆丘形,高4.24米,南北 向底径略长为20米,东西向底径略短为12米, 底周长为53米。在封土东北约100米处有砂岩 质圆雕石人2尊,均为裸体、跪姿,双手合抱于 胸前。东边的石人高1.70米,肩宽0.66米,主 要特征是:两乳高突,面部板平,嘴眼分别用三 个圆孔表示,当为女性。西边的石人残高1.32 米,肩宽0.77米,颈上残缺无头,胸部平坦,腰 粗腹大,当为男性。当地人称其为“石爷石奶”。 从石刻造型看,似为突厥族遗物。
牛弘墓前曾有祠堂,已毁,遗址尚存,瓦砾 遍地,俯拾可得。祠堂前曾有清代祠碑一通,现 已毁佚。《直隶州志》载: “隋牛弘墓在州西七十 里进贤里。” 《陕西通志》载: “宜禄旧县东进贤 里,吏部尚书牛弘故里也,俗呼相庄。”《重刊长 武县志》载: “牛公祠距相公镇百余步耳,前令 张公运魁因创立学堂过(牛弘)墓旁,见而叹之, 倡为义举,集腋成裘,约得四百余斤金,以资建 筑。于是在墓周围始筑墙垣,东西距二百弓,南 北二百四十弓。”《县志》又载:“祠堂建筑有,东 西向筑正殿五间,左右庑六间,门楼一座,光绪 三十三年八月落成。”
牛弘,字里仁,隋时安定郡鹑觚人。生于西 魏文帝九年(543年),死于大业六年(610年)。 本姓寮,赐姓牛。祖父名炽,曾任郡中正,父名允, 为后魏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牛弘好学博闻, 宽怀大度。在北周开始做官,任中外府记室,内 史,不久改为纳言上士,其职责是“听下纳于上, 受上言宣于下”。接着加官为威烈将军、员外散 骑侍郎;后袭父爵被封为临泾公。北周武帝宣政 元年,升任内史下大夫,加官使持节大将军,仪 同三司。
隋文帝开皇初为散骑常侍秘书监。牛弘因 历代典籍散失焚毁,上表请开献书之路,上采纳 即下诏: “献一卷书者,赏细绢一匹。”两年后将 典籍整理齐备,弘进爵为奇章郡公,食邑一千五 百户。开皇三年弘任礼部尚书,奉命编修《五礼》 刻成一百卷,在全国发行。
开皇六年,弘任太常卿。九年,帝命牛弘修 订雅乐,创作乐府歌词,撰定圆丘五帝凯乐,议 论音乐事宜。牛弘宏论滔滔,奏称: “六律六吕, 迭相为宫;各自为调,今见行之乐,用黄钟之宫, 乃以林钟为调,与古典有违。以五声十二律,还 相为宫之法制。十二笛黄钟之笛,正声应黄钟, 下征应林钟。以姑洗为清角大吕之笛,正声应大 吕,下征应夷则,以外诸均例皆如是。然今所用 林钟是勖下之调,不取其正先用其下,与理不 通,故须改之。” 文帝认为牛弘议论很好,就命 他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校正审定 新乐。事载《音律志》中。接着,讨论设置明堂 之事,文帝命他把设置明堂的先例逐条列出,并 说明设置的利弊。这件事载在《礼志》中。此后 皇上格外敬重他。
当时皇室宗亲杨素,自恃才高位显,侮慢朝 臣,惟见牛弘总是改容肃敬。杨素将要领兵去打 突厥,到太常寺与弘告别,谈毕,弘送素到中门 就停步了。素对弘说: “我要出外远征,特来和 你告别,你怎么只送我这几步呢?”弘不言只作 揖而退。杨素笑着说: “奇章公可说是他的智慧 一般人能赶上,而他的愚直(刚直不阿)别人是 赶不上啊! ”说着毫不介意地走了。
不几日牛弘被封为大将军,官拜吏部尚书。 文帝命他与杨素、苏威、薛道衡、许善心、虞世 基、崔子发等人共同召集名流学者讲座新礼典章 的增删,决定内容的安排。牛弘提出意见,大家 都赞成同意。仁寿二年(602年),文献皇后逝世, 王公以下的官员都不能决定他的葬礼仪式,杨素 对牛弘说: “您是老学者,贤明为人共仰,今天 的事由你决定吧! ”牛弘没推辞谦让,顷刻之间 礼节仪式全部齐备,且都有根有据。杨素赞叹地 说:“衣冠礼乐都在其中。”牛弘对三年服丧的小 祥、大祥、除服等祭奠礼仪,都有所省减,对期 服的规定和周年祭都无先例可效法之后奏明 文帝,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就下诏颁布免去周 年祭的礼节。


牛弘墓


牛弘在吏部任职选用人才注意的是德行, 然后再说知识才能,力求小心而谨慎,这样做虽 然进度缓慢,但所提拔任用的人大都很称职。吏 部侍郎高孝基识别人才、分辨事务,有眼力、很 机敏、廉洁谨慎、超类绝伦,可是由于豪爽过人, 行为好像有些轻率,当时执政的官员大多以此疑 惑他,只有牛弘深知他、理解他,推心置腹地委 以重任。可算隋代选用人才最典型的例子,时人 深服牛弘的远见卓识。
炀帝在东宫当太子时,多次将诗书赠牛弘, 牛弘也有对答。炀帝继位后,曾给牛弘写诗道: “晋家山吏部,魏世卢尚书。莫言先哲民,奇才 并佐余。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纳言云阁上, 礼仪皇运初。彝论欣有叙,垂供事端居。”大业 二年 (606年),牛弘晋升为大将军,三年 (607 年)改为光禄大夫。隋炀帝拜恒山,坛场所用玉 帛、纸钱、牲畜、祭礼,全是牛弘确定的。隋后 到太行山,炀帝曾引牛弘到自己和皇后歇宿的内 帐里,当着皇后的面赐弘同席饮食。大业六年 (公元610年),牛弘从炀帝巡幸江都(今扬州), 十一月逝世,享寿66岁。炀帝深感痛惜,送的 葬礼很厚,又把他的尸体运回安定郡安葬。追封 他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安侯,谥号称“宪”。 牛弘当时虽受高官厚禄,最得恩宠,但是他生活 却很俭朴,出入时的车马服装都很平常。他恭敬 谨慎地侍奉皇上,谦虚和气地对待僚属。他生性 不善于说话,但办事却很精明练达。有一次皇上 命他宣布诏令,他走到台阶跟前没说话转身退 回,向皇帝叩头谢罪地说: “圣上的旨意我全忘 了。”皇上醒悟地说: “传话是小事,本非大臣的 责任啊! ” 从此越发赞扬他淳朴耿直。
牛弘性宽厚,能聚精会神地立志学习。他虽 然事务繁杂,仍坚持学习,手不释卷。他著有文 集十三卷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十 二卷,已散佚。今有《请开献书之路表》等文。 明人辑有《牛奇章集》。《北史》、《隋书》中有传。 对此,《隋书》史官评说:牛弘爱读古代典籍。因 品学兼优而出任为官。他“有淡雅之风,怀旷远 之度,采先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汉之叔孙, 不能尚也”。他为隋朝竭忠尽职三十余年,不管 处境好坏,不顾个人安危,总是忠心不变。虽然 处理经济事务,开展农工商业不是他的所长,但 他不与时浮沉,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节操。“澂 之不清,混之不浊”,可算有学问有德行的君子 啊!
牛弘墓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 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县文管所为牛弘墓树立了保护标志,健全了文 保小组,建立了“四有”档案。1992年4月20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 以墓冢为中心周围32米内,包括两尊石人。一 般保护区为北至公路12米,东至15米,西、南 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与一般保护区相同。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