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专家学者齐聚张家川发掘东汉摩崖石刻
|
在关陇古道上的天水张家川县恭门镇河峪村,隐藏着一座东汉摩崖石刻《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2017年1月14日,来自北京、西安、兰州等地的11位书法家和学者,就张家川县东汉摩崖石刻的书法和文化价值进行考察,认为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张家川东汉摩崖石刻受关注 张家川《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是东汉摩崖石刻,整体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没有界栏,高约130厘米,宽约110厘米。行文依照常规碑刻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字体为阴刻隶书。以单独隶书“汉”字为碑额,字径约6厘米。碑文字径约6厘米见方,计15行,每行约18字,共270余字。石刻崖面比较粗糙,中下部脱落严重,可以辨识的有114字。内容主要记载了东汉汉阳郡太守刘福(字伯“喜”有待考证)善政亲民及率领民众整修关陇古道,施惠于民的显著政绩和历史史实。 据介绍,这块石刻刻于公元150年,距今1860多年,比陇南成县的《西狭颂》还要早21年,与关陇古道、陇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石刻书法运笔方折直行,篆书、楷书笔意浓厚。石刻整体呈现出“方整雄伟、静穆虚和”的美学风格,是东汉方正类隶书中的精品。1987年,《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东汉摩崖石刻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经甘肃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摩崖是研究东汉关陇古道社会风俗、意识形态、历史史实的重要文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 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交流探讨 1月14日下午,考察团一行经张家川县恭门镇进入河峪村,近距离考察了摩崖石刻现状,并在现场对石刻的建造年代、文字内容、书法价值进行了探讨交流。书法家和学者认为,这块石刻全称《东汉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可简称《刘福功德颂》,因石刻地处关陇古道的恭门镇河峪村,可命名为《河峪颂》。陇南成县《西狭颂》摩崖与张家川《河峪颂》摩崖互为姊妹篇,可称为甘肃摩崖南北“二颂”。 中国书协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林涛等专家介绍,此次学术考察活动,主要涉及了石刻形制、建造时间、文字解读及作者考证等几个方面。石刻中有秦隶风格的渗透,更有篆书意味的吸收借鉴,是由篆书向隶书演变的历史实证。通讯员顿映杰兰州晚报记者哈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