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褒斜栈道遗址

摘要: 褒斜栈道遗址是秦、汉、魏、晋时期关中通 往汉中的主要交通线,北起于今眉县的斜峪关 口,溯斜河南上经今太白峡和桃川盆地,西越衙 岭(即今太白县境“五里坡”)离开斜谷,进入 褒河上游太白盆地,西至两河口拐向南,顺褒河 蜿蜒而下,穿山攀壁,出褒城进入汉中盆地,以 勉县西南行,汇金牛道,南趋剑门关,经历了眉 县、太白、留坝、汉中等县市,全长约250公里。 沿线于 ...

褒斜栈道遗址,不详,宝鸡 1、太白县王家堎乡和平村吊坝子段200米;2、太白县王家堎,古遗址,第三批

褒斜栈道遗址是秦、汉、魏、晋时期关中通 往汉中的主要交通线,北起于今眉县的斜峪关 口,溯斜河南上经今太白峡和桃川盆地,西越衙 岭(即今太白县境“五里坡”)离开斜谷,进入 褒河上游太白盆地,西至两河口拐向南,顺褒河 蜿蜒而下,穿山攀壁,出褒城进入汉中盆地,以 勉县西南行,汇金牛道,南趋剑门关,经历了眉 县、太白、留坝、汉中等县市,全长约250公里。 沿线于太白县境内最长约125公里。
褒斜道的形成年代说法不一,目前主要有 三种,即西汉文帝或武帝时期、战国秦惠文王至 秦昭王时期、周幽王时期。在古代,一条干道的 形成一般要经历人们不自觉地摸索踏踩到官府修 筑的漫长过程,褒斜道的形成也不例外。据《蜀 王本纪》、《史记·货殖列传》、《华阳国志》中的 零散记载,可以看出从商末至战国中期为民间自 发踏踩成路阶段,是民间贸易的商道和人们经常 通行的道路,但无筑路的记载或传说,可见当时 它只不过是山谷中一条羊肠小道。官府开凿当在 秦惠文王至秦昭王时期,《蜀王本纪》、《华阳国 志》、《本蜀论》、《水经注》、《括地志》均有秦惠 文王修筑褒斜道一事,其中“五丁开道”传说极 为流行。《战国策》中“栈道千里,通往蜀汉,使 天下皆畏秦”,可知秦昭王时栈道工程已普遍运 用至褒斜道及其以南的通道上了。
公元前206年刘邦南入汉中,为向项羽表示 其不争夺天下的意图和防止关中三王进攻汉中, 烧断了褒斜道。汉武帝时,为漕运关东粮食至长 安,拜张印为太守“发数万人作褒斜栈道五百余 里”。东汉时期,维修褒斜道的记录较多,其中 若干记载以石刻形式保留在该道的石门隧洞内。 汉末至三国,军阀称雄,战争频起,褒斜道连续 受到人为破坏。191年,谷道被张鲁断绝。228年, 诸葛亮伐魏,兵败时烧毁赤崖以北的约百里的栈 道,不久,赤崖以南的全部桥梁阁道也遭山洪冲 坏。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兵败,魏延与 杨仪之间矛盾激化带领部下先入斜谷向汉中撤 退,过后放火烧掉栈道,以断杨仪后路,于是褒 斜道受到更严重的破坏。263年,魏并蜀汉后,李 苞率两千兵士、木工及石工,动手修复斜谷道。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即280年,王颙等人曾对褒 斜道作过整修,北魏孝文帝泰和六年潘宗伯,西 魏恭帝元年崔犹等人先后多次修建,唐以后逐渐 废弃。


褒斜栈道路线示意图


1960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以及宝鸡 市文物考古队先后多次对褒河流域的栈道遗址作 了调查,发现褒河岸边的山壁上至今仍留有栈道 的壁孔、柱孔等遗迹,以下游发现的数量最多, 约300处。壁孔凿于陡立的崖壁间,高出水面8~ 9米,口部略高于底部,使木梁插入孔后略微上 翘,在一定距离内各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褒 河上、中游发现栈道遗迹20余处,壁孔与水面 距离自南向北逐渐缩小,南端距水约4~5米,北 面仅1.5~2.5米。根据材料推测,在褒谷口、石 门南半华里处及石门附近三地栈道的修建方式是 以长约6米,径约40厘米的方形横木插入壁孔 中,再以圆形立柱一至三根立其下柱孔中来支撑 横木。在呈斜坡的崖面上,顶端以横木衔接,上 铺木板,这种方法见于石门老虎口段,还有斜撑 式、干梁无柱式和立柱与斜撑相间式。在距褒城 北3华里处有一南北长14米,宽3.95~4.25米, 高4~4.75米的石门,开凿于东汉明帝永平四 年,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隧道。石门内壁有 汉魏以来题刻35处,是研究褒斜道的重要史料。
褒斜栈道是我国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 时间最长的一条栈道。长期以来,一直是往来秦 岭南北通向西南的一条重要通道。褒斜栈道修成 之后,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巴蜀地区社会 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原与西南各民族的团 结,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在交通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在2000多年前开凿通这条栈道,是一种 了不起的创举。这标志着 我国当时工程技术上的水 平,表现了我国人民高度 的智慧与艰苦卓绝的劳动。 1992年4月20日陕西 省人民政府将褒斜栈道遗 址的太白县王家楞段公布 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 围。其重点保护区为东至 庙岭子,西至山岩,北至红 岩河,南至石岩嘴。一般保 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均为 重点保护区外延100米。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