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古波斯寻踪: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如何统治中亚
摘要: 阿契美尼德帝国(公元前530—前330年),也称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该帝国以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省(Fars)为中心,疆域囊括了从印度河谷到地中海沿岸、从欧亚草原到尼罗河上游之间的广大地区(图1)。古波斯帝国虽为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图2),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学术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其历史长期被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阿契美尼 ...
阿契美尼德帝国(公元前530—前330年),也称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该帝国以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省(Fars)为中心,疆域囊括了从印度河谷到地中海沿岸、从欧亚草原到尼罗河上游之间的广大地区(图1)。
古波斯帝国虽为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图2),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学术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其历史长期被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阿契美尼德帝国才逐渐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帝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本文即以阿契美尼德时期的中亚为例,探讨古波斯帝国与中亚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对波斯波利斯埃兰语(Elamite)管理文书的进一步释读,ADAB的发现和出版,以及中亚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我们有了更多关于阿契美尼德时期中亚的材料,为重新考察这一时期中亚的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能。
一、前阿契美尼德时代的中亚
理解古波斯帝国与中亚的关系,必须溯源至前阿契美尼德时代,分析中亚在古波斯人到来前后的发展路径及其变化。有关前阿契美尼德时期中亚历史的文字记载,主要来源于古典史学著述,但是,这些文献材料不但支离破碎,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小,而且疑点重重、难以凭信。庆幸的是,近年来这一地区的考古发掘,为揭开古代中亚的神秘面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
乌鲁格台培遗址位于今伊朗与土库曼斯坦交界处,坐落于科佩特—达格(Kopet-Dagh)山脉东侧靠近山脚的冲积平原上,即古代马尔吉阿纳(Margiana,今土库曼斯坦南部的木鹿地区)和帕提亚的交界处。
乌鲁格台培的纪念性建筑包括一个被称为“卫城”的建筑,伫立在由夯土块建成的两层平台之上,占据着整个遗址的制高点。此外,仓库、宫殿和一座大宅,均坐落在由泥砖和大块夯土建成的平台上。卫城平面为方形,边长约40米,整个外墙立面由马面和壁龛交互装饰,墙面上还有细长的箭孔型结构,穿透墙体,兼备防御、装饰和采光功能。相对于中亚铁器时代其他遗址而言,乌鲁格台培规模宏大,内部建筑分布密集、大小各异,且分区明确,显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这些特征表明,乌鲁格台培已经具备城市特征,其卫城除了实用功能外,很可能还扮演着权力象征的角色,宣示乌鲁格台培的首领对周围土地的控制权。
考克台培遗址从早期铁器时代延续至希腊化时期,即公元前两千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从该遗址向南约35千米,即后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撒马尔罕。该遗址的发掘者拉宾(Claude Rapin)和伊萨米季诺夫(Muhammadjon Isamiddinov)认为,在公元前13世纪至前8世纪,该遗址已经具备“原始城市”的特征,到公元前7世纪或公元前6世纪,考克台培的社会生活再次发生巨大改变。人们在遗址中部修建很大的平台,在上面建起两个带有防御功能的大庭院,院内分别驻有早期经济政治机构和宗教机构。这些建筑暗示,当地可能已经存在强大的管理机构和政治实体。
总体来看,在波斯人到来之前,中亚局部地区似乎已经处于国家雏形阶段,一些地区性中心如乌鲁格台培、考克台培和班迪汗已经存在,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凿证据显示国家结构在前阿契美尼德时期确已存在。虽然乌鲁格台培已经具备明显的城市特征,其对周边地区的控制也表明国家雏形业已初显,但是,它在波斯人到来之际已经衰败。另外,考古资料并未显示,在阿契美尼德统治之前巴克特里亚特别强大和富庶。也就是说,在前阿契美尼德时代,虽然中亚地区可能开始出现城市,
古波斯帝国虽为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图2),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学术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其历史长期被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阿契美尼德帝国才逐渐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帝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本文即以阿契美尼德时期的中亚为例,探讨古波斯帝国与中亚的关系。

图1 波斯波利斯浮雕,公元前6-前4世纪。图像展示的是波斯国王坐在王座上听政的场景。(图片来源:Schmidt1953, OIP68, pl.98)

图2 古波斯王室风格的酒器(金、银、水晶、玻璃)(图片来源:Curtis&Tallis,Forgotten Empire, p.105, fig.45)
公元前6世纪末,中亚被纳入阿契美尼德国王的统治下,成为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克特里亚(Bactria,今阿富汗北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塔吉克斯坦南部)、索格底亚纳(Sogdiana,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中南部)、花剌子模(Chorasmia,今乌兹别克斯坦北部和土库曼斯坦北部)、帕提亚(Parthia,今土库曼斯坦西部和伊朗东北)、亚里亚(Aria,今阿富汗西部)、赫卡尼亚(Hyrcania,今伊朗东北部、里海东南部)、阿拉霍西亚(Arachosia,今阿富汗南部)等地区成为阿契美尼德帝国的行省,并且第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图3)。古波斯帝国解体后,中亚迅速崛起,国家、城市、复杂的书写体系、官僚系统、货币制度、视觉艺术和纪念性建筑等纷纷出现。有些中亚王国随后还发展成为庞大的区域性帝国,如兴起于土库曼斯坦的帕提亚王国(Parthian Kingdom,前247—224)以及印度—伊朗边界的孔雀王朝(Maurya Dynasty,前324/2—前185)和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约公元1—3世纪中期)。中亚开始真正成为东西方交往的桥梁,途经中亚和伊朗的古代丝绸之路,亦在此时雏形方成。
图3 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地图(公元前6-前4世纪)(图片来源:©吴欣)
面对中亚所创造的历史奇迹,人们不禁发问,究竟哪些因素促成中亚在短时间内的“爆发”?是本土因素自然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来因素——诸如古波斯帝国甚或亚历山大帝国——的催生与促动?近年来,随着对亚历山大大帝研究的持续深入和新考古材料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在政治策略、国家管理还是个人行为方式上,亚历山大大帝都是以古波斯国王为典范来统治的。2012年发表的古巴克特里亚阿拉米语管理文献(Aramaic Documents from Ancient Bactria,简称ADAB),其中有一篇纪年为“亚历山大七年”的文书,该文书所反映的管理程序、公务人员称呼、日历和度量衡等,完全承袭阿契美尼德王朝。如果没有纪年,我们会误以为它是古波斯帝国时期的文书。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古波斯帝国的统治对中亚和周边地区后来的王国乃至帝国都有着巨大影响,但这种观点主要建立在对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整体认知基础之上,至于阿契美尼德时期的中亚到底是怎样的状态,我们并不清楚。另外,关于古波斯帝国的统治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当时中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学术界依然存在激烈争论。近年来,随着对波斯波利斯埃兰语(Elamite)管理文书的进一步释读,ADAB的发现和出版,以及中亚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我们有了更多关于阿契美尼德时期中亚的材料,为重新考察这一时期中亚的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能。
一、前阿契美尼德时代的中亚
理解古波斯帝国与中亚的关系,必须溯源至前阿契美尼德时代,分析中亚在古波斯人到来前后的发展路径及其变化。有关前阿契美尼德时期中亚历史的文字记载,主要来源于古典史学著述,但是,这些文献材料不但支离破碎,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小,而且疑点重重、难以凭信。庆幸的是,近年来这一地区的考古发掘,为揭开古代中亚的神秘面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

图4 木鹿绿洲(土库曼斯坦南部)中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500-前1800年)城址(图片来源:©Margiana Archaeological Expedition)
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考古学家在中亚发现了大量青铜时代的遗存,首次认识到中亚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图4)。中亚在公元前三千纪中期与印度河谷、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环亚洲和地中海商业网络。考古材料显示,在公元前两千纪中期,该商业网络衰落,中亚进入早期铁器时代(约前1500—前1100年)。但对此后1000年左右的中亚历史,从物质文化的角度上,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最近十多年,随着对中亚铁器时代重要遗址的发掘,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前中亚社会的信息。这些遗址包括土库曼斯坦南部的乌鲁格台培(Ulugdepe)、乌兹别克斯坦中部泽拉夫善河谷(Zarafshan Valley)的考克台培(Koktepa),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苏尔汉河谷(Surkhandarya Valley)的班迪汗绿洲(Bandikhan Oasis)和詹达乌拉台培(Jandavlattepa),其中,目前最重要且我们所知最多的当数乌鲁格台培遗址。乌鲁格台培遗址位于今伊朗与土库曼斯坦交界处,坐落于科佩特—达格(Kopet-Dagh)山脉东侧靠近山脚的冲积平原上,即古代马尔吉阿纳(Margiana,今土库曼斯坦南部的木鹿地区)和帕提亚的交界处。
乌鲁格台培的纪念性建筑包括一个被称为“卫城”的建筑,伫立在由夯土块建成的两层平台之上,占据着整个遗址的制高点。此外,仓库、宫殿和一座大宅,均坐落在由泥砖和大块夯土建成的平台上。卫城平面为方形,边长约40米,整个外墙立面由马面和壁龛交互装饰,墙面上还有细长的箭孔型结构,穿透墙体,兼备防御、装饰和采光功能。相对于中亚铁器时代其他遗址而言,乌鲁格台培规模宏大,内部建筑分布密集、大小各异,且分区明确,显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这些特征表明,乌鲁格台培已经具备城市特征,其卫城除了实用功能外,很可能还扮演着权力象征的角色,宣示乌鲁格台培的首领对周围土地的控制权。
考克台培遗址从早期铁器时代延续至希腊化时期,即公元前两千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从该遗址向南约35千米,即后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撒马尔罕。该遗址的发掘者拉宾(Claude Rapin)和伊萨米季诺夫(Muhammadjon Isamiddinov)认为,在公元前13世纪至前8世纪,该遗址已经具备“原始城市”的特征,到公元前7世纪或公元前6世纪,考克台培的社会生活再次发生巨大改变。人们在遗址中部修建很大的平台,在上面建起两个带有防御功能的大庭院,院内分别驻有早期经济政治机构和宗教机构。这些建筑暗示,当地可能已经存在强大的管理机构和政治实体。
总体来看,在波斯人到来之前,中亚局部地区似乎已经处于国家雏形阶段,一些地区性中心如乌鲁格台培、考克台培和班迪汗已经存在,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凿证据显示国家结构在前阿契美尼德时期确已存在。虽然乌鲁格台培已经具备明显的城市特征,其对周边地区的控制也表明国家雏形业已初显,但是,它在波斯人到来之际已经衰败。另外,考古资料并未显示,在阿契美尼德统治之前巴克特里亚特别强大和富庶。也就是说,在前阿契美尼德时代,虽然中亚地区可能开始出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