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敦煌有藏书,遗世而独立

摘要: ——纸质文物的修复前言: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古籍善本数量众多,浩如烟海,每一本都有其历史意义与价值。而在这些璀璨的珍宝中,有四大镇馆之宝,他们是《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

 


——纸质文物的修复

 

前言: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古籍善本数量众多,浩如烟海,每一本都有其历史意义与价值。而在这些璀璨的珍宝中,有四大镇馆之宝,他们是《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这四宝中,年代最早的,就是我们本文的主角-《敦煌遗书》。

离散

国家图书馆总馆的地下二层,那里常年恒温,一般人未经许可严禁入内,那里便是我的家-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善本特藏库。我,就是《敦煌遗书》,准确来说,我是他的一部分。年,你不会这么天真吧,真以为《敦煌遗书》就这一本?Too naïve

《敦 煌遗书》是对1900年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一批书籍的总称,目前已经明确的数量为万册左右,现国图藏有16000余件。国图环境虽然好,毕竟不 是我一开始的家。但因为王圆篆、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我们兄弟流失走散,有的被掳去了海外,有的被清政府押运至京,还有的则为私人所藏现在还不知所……

说明: http://mmbiz.qpic.cn/mmbiz/67FLDwJ7PoO6W2FkS8jeeiaLr40mvq3SHIvicgMIlAXSDibuibwstuOcibPNlAMiazOeUZYrYkib4b4FZhgI9STpibibav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说明: http://mmbiz.qpic.cn/mmbiz/67FLDwJ7PoO6W2FkS8jeeiaLr40mvq3SHdnsuxXTZGCVvFmwCy3nLnj0mclhfDzLFhasYQX5HCkxqqCWzibpibOg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说明: http://mmbiz.qpic.cn/mmbiz/67FLDwJ7PoO6W2FkS8jeeiaLr40mvq3SH1GlMOwubL8e5He6aMgVEGtBpp65svNAc21FvWTwtGs2TPdlNAL4b9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害我们兄弟离散的三人:王圆篆、斯坦因、伯希

我 的家,原先在藏经洞,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大概从公元2世纪起就有人往这放入古写本及印本,其中大多是佛经。我们的宁静日子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光绪二 十六年(1900年),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在清扫莫高窟时发现了隐藏密室,由此发现了我们。说来可笑,他是个道士,却为释迦牟尼佛效力清扫佛窟。到了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来到敦煌,用钱财将我的一些兄弟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不久后,法国人伯希和也来了,再后来俄国人来了,日本人来了,美国人也跟着来凑热闹,等官兵来了之后,还留在那里的就已经不多了。

《敦 煌遗书》保留了许多古代学说,保存了古注。例如,藏经洞里发现了皇侃注的《论语》,并且收录了两汉魏晋之间所有人讲《论语》的要点,这些都被伯希和盗走了。他曾自诩拿走了藏经洞里最有价值的卷子。王道士也曾思索过难道搁在这座洞中的故纸堆,真的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吗?要不然就不能理解那些黄毛洋鬼子、各种各样古怪的人,接踵而至、一个个地来抢购这种东西的意义了。正如他自己不能理解有多么贵重一样,他特意去报告过的那些衙门里的人也一定不会理解的,都给那些外国人拿走了之后,北京的军队才慌慌张张地赶来。1当军队来了之后,我们便全部离开了故乡,离开那安宁祥和与世无争的莫高窟,开启了我们一家人颠沛流离的生活。

染病

在 文物大家庭中,我们纸质文物可以说是相当脆弱的,很容易糟朽损坏。影响我们的耐久性并让我们损坏的内因为纸质本身成分及造纸工艺,外因则为纸的保存环境。我们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这三种成分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发生水解或者其他反应,使得微观结构改变从而导致纸张整体强度降低;中国古代造纸 为手工工艺,造纸时整体环境为弱碱性,纤维损伤小,故纸张的耐久性好,近现代则不同,其制浆造纸的过程引入了很多不利于纸张保存的因素;而光照、温湿度、大气尘埃及有害气体以及生物都会对纸的保存造成影响。所以说,单论耐久度,我们纸质文物算是比较差的了。千年下来,《敦煌遗书》也难免会有各种病害。

毛边是众多抄本经文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具体表现为书本的天头和地脚磨破,两边呈锯口状。而《敦煌遗书》出现毛边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经书抄本是以卷装的形式保存的,每次存取都会对卷子的天头地脚造成磨损,久而久之形成毛边。

说明: http://mmbiz.qpic.cn/mmbiz/67FLDwJ7PoO6W2FkS8jeeiaLr40mvq3SH82wtse5SQcurn7DxZKBAkBbQsfKH1Un9Fxaslo6JcwaFW1TyDbTPx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毛边

缺损则是另一常见病害,主要是在卷首、卷尾以及天头地脚两边,时有面积或大或小的残缺。造成缺损的原因大致有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火烧以及老鼠啃食。人类可以通过修复将缺损的部位补好,但那些遗失的内容,却很难找回。

我们纸质文物还有很多其他病害,例如污渍、皱褶、变形、断裂、炭化、粘连等,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没办法,谁让我们体弱呢?纸质文物太脆弱了,《敦煌遗书》中大部分在迁徙途中便已蒙难,残存的一些大多带有病害,保护迫在眉睫。

说明: http://mmbiz.qpic.cn/mmbiz/67FLDwJ7PoO6W2FkS8jeeiaLr40mvq3SHbbhctJQzk0xP2rPQ2nibXDIx0YDEGjF3kGSrF2PtukN6ic3icBfz8pTV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损毁严重的古装书籍

新生

明 代《装潢志》中有记载: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善,则随手而起,不善,则随剂而毙。说的就是古装书画的修复。 从事这一行的人大多自比为医生,为我们纸质文物除病延寿。对《敦煌遗书》的保护与修复,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而国家在1991年起使用新方法进行修复。新方法摒弃以往全卷托裱的方式,而是进行局部修补,并且秉承着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工作。而我也借此获得了新生。对纸质文物的保护,一般为去污、脱酸、加固、褪色字迹显色这几个步骤。

我 的家乡在西北,莫高窟内,那里有漫山遍野的黄沙。我在那住了上百年,虽蜗居洞内,也难免会有积尘与污斑之类的附在身上,如果要用一个人类易于理解的比喻来形容我的感受的话,那就是大夏天长期不洗澡然后长了虱子一样,我需要除污。修复师用软毛刷拂去积尘,对我身上因积尘而粘在一起的书页,他们则先用水浸润后 再进行揭取。对我身上的霉斑,他们用的更多的是氯胺—T试剂。

纸 水解会产生酸性;纸张中纤维素、木质素氧化会产生酸性;纸在保存时霉菌、虫害生长繁殖的代谢产物会产生酸性。我又不是柠檬,却老是陷入偏酸的烦恼。酸的存在及积累可以说是我一生之大敌。早在1912Hielmsater就通过实验揭示了酸是纸张自毁的主要原因。而且纸张强度会因酸性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为了更好地保存,就需要给我们脱酸。脱酸主要有湿法脱酸、干法脱酸以及气相脱酸三大方法。湿法与干法仅一字之差,可手法却极为类似,就是通过浸泡以及酸碱 中和的原理进行脱酸,不过湿法大多以水为溶剂,而干法则使用有机溶剂。气相脱酸则是利用气化或者挥发的碱性气体为我们脱酸。

说明: http://mmbiz.qpic.cn/mmbiz/67FLDwJ7PoO6W2FkS8jeeiaLr40mvq3SHnjtM1icuTcFic2jVd3jmR6ic2R1vzz71wO8GribuMXibzpLn5WPA0picVF1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传统装裱法所需工具

当 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完成了对《敦煌遗书》的去污及脱酸后,就要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传统的装裱法和加膜法。加膜法虽然较为先进,但传统的工艺至今还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装裱技术起源于中国,是凝结了先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所流传下来的一门技艺,对人要求极高。都说三分画,七分裱,书画装裱 对于我们纸质文物的保护意义重大。经由此项技术保护后的我,则更是容光焕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残缺的部位补齐了,褶皱的地方又平了,毛边也没了。

可 惜的是那些残损部位的字迹再也无法复原。为了防止我身上更多的字迹褪色,并且让某些被污斑掩盖的字迹显色,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地对我进行了相关治疗。常用的字迹加固试剂有明胶甘油混合试剂、乙基纤维素溶液和有机玻璃溶液等。而字迹恢复的手段则更多,人们既可以用硫化铵、硫代乙酰胺之类的化 学试剂显色,也可以用用摄影法来进行显色。想必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字迹显色技术,我身上的信息也将更为广为人知。

不 要以为把我的病治好了就完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可不会在动完手术开完药后就不管自己的病人,他还会针对病人的恢复提供一些列建议并对病人进行定期检查。 而对我,这些文物医生则制定了适于我存放的环境并且进行监控,还会定期检查我的保存状况。相比那些乱收红包乱开药一言不合就动手术的医生,这些固执而专注的家伙,真是守得了寂寞,坚守住传承。

我只是一本普通的经文抄本,但我和我的家人们在一起,便有了响亮的名头-《敦煌遗书》。我已经焕发了第二春,而我的其他兄弟姐妹呢?我只能慢慢等,有句话叫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我的岁月还很长,我可以慢慢等。

注:图片信息来自于网络

参考文献:

1】《敦煌》[]井上靖,董学昌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