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古丝绸之路 汉唐盛世的开放、交融

摘要: 文I张伟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之后华夏大地与西域诸邦之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茶叶、丝绸、工匠,而没有带去总督,没有带去扩张和称霸的野心。汉唐盛世,曾经花雨缤纷、舟楫络绎的古丝绸之路,彰显着古老中华文明“和平、开放、包容”的历史血脉。古丝路有几条?从亚欧大陆上的东西文化交流通道来说,现在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丝 ...

文I张伟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之后华夏大地与西域诸邦之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茶叶、丝绸、工匠,而没有带去总督,没有带去扩张和称霸的野心。

汉唐盛世,曾经花雨缤纷、舟楫络绎的古丝绸之路,彰显着古老中华文明“和平、开放、包容”的历史血脉。

p28

古丝路有几条?

从亚欧大陆上的东西文化交流通道来说,现在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丝绸之路有三大路线: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即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洛阳,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至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沿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向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向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没落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但只有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草原丝绸之路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长城至塞外,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通向欧洲的陆路主干线。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向西亚、欧洲贩运丝绸也多走此道。由于其路段多在北方高寒地区,来往运输的货物除丝绸外,皮毛占大宗,故也称“皮毛之路”。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条重要的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汉代,从洛阳出发,经陕西、四川、云南,前往缅甸、印度,是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间的贸易文化通衢,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加强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在汉唐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丝路涉及中国哪些省份?

根据上述四条“丝绸之路”,有学者统计称,中国涉及丝绸之路的省份有: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港澳台、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

官方主导下的古丝路贸易

p29(1)

丝绸之路以贡赐(纳贡与赏赐)、边界互市的官方贸易为主,但也开展广泛的民间贸易。比如,唐朝特设鸿胪寺和典客署,鼓励朝贡贸易以及互市或交市贸易。宋朝曾先后在今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除官方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外,还允许私人出海贸易。而在陆上丝绸之路,众多的胡商不仅组织庞大的商队进行长途贩运,还涌入沿线的城镇组织社团或单独经营,或与当地汉族商人合伙经营。

隋朝的官办“丝绸之路招商活动”

p29(2)

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吏部侍郎裴矩在河西走廊开展的招商活动,是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序幕。隋王朝统一中国后,国强民富,遂拓通丝绸之路,大力经营西域。

开皇年间,吏部侍郎裴矩奉旨到当时的中西商贸重镇张掖“监知关市”,广泛开展招商活动,以扩大隋与西域地区的经济联系,使隋王朝的经济、政治影响迅速扩展至亚欧大陆的广阔地区。

此后,隋帝还亲自在燕支山下会见西域30余国国王及使节,决定在张掖设立互市, 并派驻特使宣传、招揽官私贸易。在“张掖盛会”的影响下,大业六年(公元61 0年),西域地区有更多的国家来到洛阳。为广泛宣传、推动国际贸易,隋朝官方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盛大的洛阳国际交易互市及游艺大会,其间,还举办了盛大的文艺汇演,仅管弦伴奏人员就有1.8万人、歌舞表演者达3万人,丝竹之声,数十里外都能听见。

中国丝绸,古丝路上的“国际结算主要货币”

p29(3)

在丝绸之路上,丝绸不只是一种商品,还是一种货币。很多大宗贸易就是用丝绸作为货币进行交易的,特别是牲口和奴婢。例如,唐代敦煌和吐鲁番一带的马价一般在15匹练(匹练指一定数量的丝绸绢练)左右,较次的在10匹练左右,而奴婢的买卖价格有时可达40匹练。

用丝绸作为货币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贬值。丝绸之路沿途,特别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流通着波斯银币、铜币和丝织品三种货币。据史料记载,唐武周年间(690年前后)到天宝时期(745年前后)的55年间,银币与丝织品之间的兑换率一直是一匹练换十文银,而铜钱则贬值约30%。很显然,相对来说,绢练对于中西诸方来说具有公认的价值、较高的信誉,可以作为硬通货来使用。

古丝路上的“互利共赢”

p30(1)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西传,最能反映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约在公元4世纪初期,中国的纸已由粟特人传到中亚,以后又传至非洲和欧洲。直到18 世纪末,欧洲各国还是用中国的造纸术制纸。随着造纸术的西传,中国的印刷术也传至西方。公元8世纪,中国的火药技术,随着炼丹术一并传入阿拉伯国家,被称为“中国雪”。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的养蚕、冶铁、水利灌溉技术,天文、医药、文学技艺等也不断西传;出口的货物则以丝绸、茶叶、瓷器、金、银、书籍为主。

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影响很大的是宗教,故有人称丝绸之路为“宗教之路”。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土,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唐代时,佛、道教盛行。众多中土名僧前往天竺求法,玄奘法师就是杰出的代表。

另外,通过丝绸之路,外来文化技艺和货物也大量涌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文化技艺有:制糖、酿酒工艺,造船缝合技术,东罗马、阿拉伯、波斯、中亚诸国、印度的医药、音乐、歌舞、天文、历法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货物有:葡萄、苜蓿、胡麻、黄瓜、胡椒、芦荟、核桃,琉璃、地毯、毛织物、蓝宝石、宝石、象牙、金银器、玛瑙、琥珀、沉香等。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