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
“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二十七讲
2021年11月28日下午,西南民族大学杨铭教授受邀在“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主讲《敦煌西域古藏文契约文书所见部族、人物、职官及其他》。本次讲座由敦煌文献研究所主办,赵晓星研究员主持。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西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大学的师生及敦煌学爱好者两百余人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杨铭教授,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民族史教学与科研,尤其致力于结合敦煌西域汉藏文书以研究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教育部、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若干。出版《氐族史》《吐蕃统治敦煌西域研究》《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等专著多部,合作翻译、出版托马斯《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武内绍人《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契约文书》,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敦煌研究》《西域研究》《西北民族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本次讲座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敦煌西域古藏文契约文书研究概述;2.契约所见的吐蕃部落、人物、职官;3.契约所见的“胡”;4.契约所见的汉人部落、人物、职官。目前国内外已经刊布敦煌西域古藏文契约文书约百余件,包含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租赁契约等。本次讲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民族史研究的角度,对契约涉及的民族、部落、人物、职官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向与会者提供吐蕃时期敦煌西域各族交往交流的历史文化信息。
杨铭教授在讲座的最后指出,学术界当前有一个敦煌学与藏学交叉的学科叫“敦煌吐蕃文化研究”,这一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之后,围绕吐蕃历史人物“论悉诺昔”、公元820年后敦煌新出现部落的军事特征、敦煌古藏文写本的断代等问题,杨铭教授又与听众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实现了通过讲座促进学术交流的目的。
“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学术公益讲座,既是敦煌文献研究所定位最高的学术讲座品牌,也是本所响应总书记“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嘱托的实际行动,后续还将邀请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开讲,请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