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台北故宫大型特展“草虫捉迷藏”:寻找宋画里的虫迹

摘要: 从古至今,活跃在野地里花草间的昆虫和小生物,精巧可爱的形体及活泼生动的姿态,让人着迷。古代画家以它们为主角,约在九百年前发展成“草虫”这个专门的画科。宋元名作里的那些昆虫,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现在还能辨认吗?声音如何?澎湃新闻获悉,7月6日,“草虫捉迷藏”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外展出,展览以历代草虫画为主体,希望观众能找出画家捕捉 ...
从古至今,活跃在野地里花草间的昆虫和小生物,精巧可爱的形体及活泼生动的姿态,让人着迷。古代画家以它们为主角,约在九百年前发展成“草虫”这个专门的画科。
宋元名作里的那些昆虫,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现在还能辨认吗?声音如何?
澎湃新闻获悉,7月6日,“草虫捉迷藏”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外展出,展览以历代草虫画为主体,希望观众能找出画家捕捉到的这些小小生物,认识它们真实的身份,并了解与草虫有关的故事与背后潜藏的意涵。同时展出的还有文学、药学书上的昆虫插图、教学用的画稿、昆虫挂图和标本等,可以清楚地对比出草虫画的特殊之处,以及突显画作想要传达的意趣。
台北故宫博物院策展人表示,这次展览专门邀请了昆虫学者们的参与及撰述,“不但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画家对昆虫外型的写实程度、协助辨认出画中昆虫的种类,甚至可由昆虫习性理解画中栖地的描绘,更可认识到画幅上不同的草虫生物间,正展演着的各种事关生死繁衍的戏剧。”

草虫怎么画?
传统草虫画作可分成两大类画法:一类偏向仔细勾勒昆虫、花木的轮廓与形体结构,小心涂上对应的颜色,达到类似相片般清晰的“工笔”草虫画,以便呈现草虫各种令人赞叹的精巧细节。另一类则偏向以奔放的笔画,透过线条本身的粗细变化与速度感,加上微妙的水墨或色彩块面的晕染,创造昆虫与小动物于草木间飞鸣跳跃的生动情态,这种被称为“没骨”的草虫画,笔墨与色彩涂染好像很随意,却能把草虫的生命力显露无遗。画家有时会混合使用这两种画法,达成他们期待的效果,散发不同的魅力。宋 许迪 野蔬草虫

宋 许迪 野蔬草虫

宋代许迪的《野蔬草虫》将蜻蜓、蝗虫、蝴蝶和白菜分布在团扇四角,原应略微呆板。但画家将颜色与比例大小搭配得宜,整体反而显得简单和谐,而且物像彼此若有呼应。例如绿得透明的菜叶,像是欢迎蝴蝶、蚱蜢们光临般地开展,但作为画中昆虫或幼虫的食物,这株可爱白菜的未来可能被啃蛀得看不清形状。草虫画中蕴含的互动,不只在昆虫之间;昆虫所处的栖地、植被,也是不容错过的要角。画家精心的配置,让画中看似各自独立的物像,产生出奇妙的叙事感。
这件作品传称为十二世纪的江苏毗陵画家许迪,不过画上并没有留下他的签款。据说许迪描绘草虫“精妙入神”,这件可爱的《野蔬草虫》,或许反映了许迪的风格吧!宋 许迪 野蔬草虫(局部蝴蝶)

宋 许迪 野蔬草虫(局部蝴蝶)

缘点白粉蝶

缘点白粉蝶

画中蝴蝶整体以白色为底,由触角棒状、足细、后翅遮住腹部及前后翅形等特征,推断应为粉蝶科白粉蝶属昆虫。粉蝶科成员大多中小型,翅膀常为淡黄白色底,点缀一些深色纹路,部分种类具醒目的红、黑色斑。会访花且飞行迅速,雄性会至溪边群聚吸水摄取矿物质。卵聚产,针状;幼虫共五龄,颜色以黄绿色系为主,以十字花科、豆科等植物为食,因此容易在农地菜园、校园环境发现其踪影;蛹为带蛹,随周遭环境有褐色及绿色等色型变化。图中与现生粉蝶较不同之处为其翅脉分布,中室比例偏短且圆。宋 许迪 野蔬草虫(局部蝗虫)

宋 许迪 野蔬草虫(局部蝗虫)

稻蝗

稻蝗

蝗虫,直翅目蝗科。后足特化为跳跃足,可用于长距离移动与防御天敌。根据较为平直的前胸、顶端单一褐色、体侧及翅绿色,画中描述的对象可能是稻蝗。稻蝗是一群中型蝗虫,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牧草、水稻、高粱及小麦等经济作物也是稻蝗的取食范围。和飞蝗不同的是,稻蝗不会大量聚集造成蝗灾,也极少造成危害作物的灾情。宋 许迪 野蔬草虫(局部蜻蜓)

宋 许迪 野蔬草虫(局部蜻蜓)

三角蜻蜓

三角蜻蜓

从图中翅膀上的黑色斑纹,可以推测其为丽翅蜻属的蜻蜓。丽翅蜻,顾名思义是指翅膀上有着艳丽花纹的蜻蜓,这一个属的物种翅膀上大多有着大面积的蓝黑色或黄色斑块并带有金属光泽,在阳光下飞行相当耀眼醒目。丽翅蜻属的物种在台湾大多栖息于低海拔山区,喜好在湖泊、池塘等静水域活动。宋 李迪 秋卉草虫

宋 李迪 秋卉草虫 

画面左下方斜出数茎相互掩映的草花间,有只高举双臂的螳螂,正转身回头盯着飞在空中的小金龟,望着几乎到口的食物飞走,似乎有些悻悻然。螳螂自腰部至头部弯转的弧度、小金龟外壳圆缓的轮廓线、牛筋草和花叶开展的弧度各自俐落漂亮。但此作最精彩的部分应属精细的敷色。例如螳螂前臂虽然只钩出轮廓,但其上黄褐、淡黄、暗绿等色层的变换,交代了更细部的形状。画中颜色的丰富细腻,让人几乎忽略了这是昆虫间捕食与逃脱、生死瞬间的紧张场面,而陶醉于画中花叶与昆虫小小躯体散发出的撩人感官魅力。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