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二龙庙大殿
摘要: 71 二龙庙大殿 明 眉山市丹棱县二龙庙大殿坐北朝南,是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类坛庙祠堂。后经多次修缮维护保存至今。千百年过去了,透过古朴的建筑脉络,仿佛依稀还能见到当年庙内人来人往、香火不断的热闹场景。走进占地面积约165平方米的二龙庙大殿,可以看到,二龙庙大殿主体为独栋木结构古建筑,采用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八架橼,屋前后乳木伏割牵同 ...
71 二龙庙大殿 明 眉山市丹棱县
二龙庙大殿坐北朝南,是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类坛庙祠堂。后经多次修缮维护保存至今。千百年过去了,透过古朴的建筑脉络,仿佛依稀还能见到当年庙内人来人往、香火不断的热闹场景。
走进占地面积约165平方米的二龙庙大殿,可以看到,二龙庙大殿主体为独栋木结构古建筑,采用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八架橼,屋前后乳木伏割牵同回柱,特别是檐下设置六架斗拱,面阔三间16.8米,进深10.6米,通高6.4米。素面台基高0.6米,垂带式踏道部分残存,两边耳房为新建。
据丹棱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肖晗介绍,新中国成立前,二龙庙大殿一直是周边群众的庙会之地。20世纪50年代初拆除了其中的菩萨塑像,将该庙用作村小学校。到了80年代初,由于已经集中在场镇上修建了中心小学校,便将二龙庙的村小学校撤销,后来二龙庙大殿便被用作村集体炒茶叶的场地。80年代中期土地承包到户后,村集体不再将其用作炒茶叶的场地,而是由此闲置了起来。2010年后,陆续有善男信女集资拆除庙内原有的炒茶锅灶、重塑菩萨像,恢复庙会至今。
历年来,各级政府、群众都做了许多保护工作。1987年开展的文物普查工作,对二龙庙大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登记,近现代多次对二龙庙大殿进行过维修。“二龙庙大殿整体保存较为完整,柱子大梁等有部分被虫蛀,保存一般,但大部分仍结实堪用,尤其六架斗拱基本完好结实。”肖晗说,悠久的历史、优美的形态、独特的结构、科学的修缮,使得二龙庙大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二龙庙大殿目前按县文物主管部门、镇政府、行政村、义务看护人四位一体的保护管理模式进行保护管理。作为二龙庙大殿的保护管理主体责任单位,丹棱县文管所为二龙庙大殿设置了义务看护人,并与其签订了安全看护责任书,专门负责二龙庙大殿的日常管护和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在二龙庙大殿设立有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配置了灭火器、贮水缸等防火设施,门窗完备,平常均关门落锁,使二龙庙大殿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管理。
二龙庙大殿主体木架结构,板壁墙,瓦屋面,其经过千百年来,仍能较好保存离不开当地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条件。二龙庙大殿处于深丘地貌,属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北距万槽山300米,依山而建,山色葱茏,四季拥翠,林木为乔灌结合的混交林。二龙庙大殿旁有民房,后有混凝土村道通往名山县马岭镇和本县顺龙乡,周围有农田、茶地,背靠村道。村民以农为主,兼种茶和畜牧业等为辅。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二龙庙大殿有进一步的考古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