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中的建弘题记
摘要: 1963年,甘肃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冒险登临距地面约60米高处的天桥南洞(现编号169窟),在洞窟北壁发现了一方落款为“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的墨书题记和大量西秦时期的佛教造像与壁画。建弘题记是我国现存有最早明确纪年的墨书题记,是在崖壁上先以草泥敷平,上施白粉,再挥毫落墨而成。题记高0.47米、宽0.87米,凡21行,每行有24字,行间有界栏 ...
1963年,甘肃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冒险登临距地面约60米高处的天桥南洞(现编号169窟),在洞窟北壁发现了一方落款为“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的墨书题记和大量西秦时期的佛教造像与壁画。建弘题记是我国现存有最早明确纪年的墨书题记,是在崖壁上先以草泥敷平,上施白粉,再挥毫落墨而成。题记高0.47米、宽0.87米,凡21行,每行有24字,行间有界栏。前10行几乎全部漫漶,后14行虽也剥蚀严重,但部分字迹尚能辨识。题记尾书“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代替干支纪年法,使用了十六国时期译经中常用的岁星纪年“玄枵”,有的学者据此推算此玄枵年相当于甲子年,即建弘五年(公元424年)。但是题记中建弘元年的“元”字清晰可辨,所以还是以建弘元年(420年)为准。建弘题记用笔有力,隶意甚浓,从文义上和书法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看出撰写人有颇深的佛学修养。根据内容来看,这显然是一篇造龛发愿文。通常写在前面数行中的功德主姓名以及造龛缘由已无从识读,全文仅残存后部的颂词。从文中“遂请妙匠容兹尊像神姿琦茂”“庶弘四弘圆机化机乃妙斑匠神仪重晖舍兹远悟圣景熟追”来看,好像是经过某个事端或缘由,请来能绘善塑的工匠,在窟内进行塑绘创作。“神仪重晖”一词,又似乎说明经过摹绘銮饰,使原有的造像重新展现神仪。根据6号龛中的造像出现的叠压关系,可以断定是经过重修的,该龛木架有被烧过的痕迹,所以这个题记不是最初建造的题记,是6号龛的重修题记。 西秦建弘元年距乞伏氏迁都枹罕已有八年时间,其间社会相对安定,东西交往频繁,炳灵寺西秦石窟的营建,已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而达到了兴盛时期。西秦为少数民族乞伏氏于公元385年建立的小国,初建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在公元412年,乞伏炽磐继位后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一边与周边各政权争伐夺势,一边在其境内大弘佛教。距枹罕只有数十公里的炳灵寺遂成为西秦境内的佛教中心。元熙二年(419年),乞伏炽磐立次子乞伏暮末为太子,兼领扶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建弘。很有可能是因附会迁都和立太子之事,而在炳灵寺广弘佛事,重塑描摹,使得“神仪重晖”,为西秦的政治活动宣传造势。 对于“建弘题记”发现的重大价值,作为当时调查队员之一的董玉祥先生在其执笔的考察简报中做了这样的评价:“据目前所知,在国内石窟中,如新疆诸石窟、敦煌、天梯山、麦积山、云冈、龙门等窟内所存的纪年题记,还没有比它更早的。敦煌莫高窟虽有唐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碑记’记载了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由沙门乐僔开始创建,但在现编四百八十六个窟龛中,究竟哪一个为乐僔所造,还很难确定。云冈石窟,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为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由著名高僧沙门统昙曜修建五大窟开始。这也比此方题记迟了半个世纪。一六九窟建弘元年题记的发现不仅为炳灵寺石窟的开创年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也为我们研究西秦的佛教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各大石窟的早期造像与壁画,在分期断代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帜。”
作者:孔孟芳
审核:曹学文、丁万华
编辑: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