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马庄遗址
摘要: 马庄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新绛县西南约15公里的马庄村南 位于峨眉岭北侧,地势南部略高,是较为平坦的坡地,西侧有南北向大断沟与稷山相邻,北近汾河。现存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95年发现,发现的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窖穴等。采集遗物以陶器为主,红陶居多,灰陶次之。纹饰除大量素面外,还有弦纹、线纹和彩陶。彩陶多为黑彩, ...
马庄遗址
河南省濮阳市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庄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开发区王助镇马庄村西、濮上路东侧。此遗址为一高于周围农田三米的大土丘,面积尚存25000平方米,形成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 [1] [2]
马庄遗址共清理遗迹492个(窑穴387个),其中房基8座,内有龙山文化房基5座(地穴式3座、吕字形房基1座门向北,白灰面房基1座)。殷代房基3座,墓葬84座,内有龙山文化墓葬5座,男女合葬墓2座,瓮棺葬1座,殷代墓4座,宋墓1座,汉墓2座。窑址4个,其中龙山文化窑址1个,殷代窑3个,皆残。马庄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家庭、经济等状况,提供了丰富重要的实物资料。 [1]
1986年11月12日,马庄遗址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
中文名:马庄遗址 [1]
地理位置:河南省濮阳市开发区王助镇马庄村西、濮上路东侧 [2]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 [1]
占地面积:25000 m² [1]
等 级: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建筑规模
马庄遗址为一高于周围农田三米的大土丘,周围地势平坦,遗址中间高,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尚存25000平方米,东西两头因取土成断崖,西北有一处被淹没的流向东北的古河道。 [1]
在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发掘中,共清理遗迹492个(窑穴387个),其中房基8座,内有龙山文化房基5座(地穴式3座、吕字形房基1座门向北,白灰面房基1座)。殷代房基3座,墓葬84座,内有龙山文化墓葬5座,男女合葬墓2座,瓮棺葬1座,殷代墓4座,宋墓1座,汉墓2座。窑址4个,其中龙山文化窑址1个,殷代窑3个,皆残。 [1]
建筑特点
马庄遗址自下而上依次叠压着龙山、殷和汉三个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厚0.1~1.00米,土色为褐灰色土,遗迹有房基、灰坑、墓葬;商代文化层,厚0.4~4米,土色为深灰色土,遗迹有房基、灰坑和墓葬;汉代文化层,厚0.5~1.5米,土色为黄色硬土,主要遗迹有墓葬和水井。 [1]
马庄遗址内的龙山文化房基为白灰面房基,其地面与墙壁均抹有白灰,呈方形圆角。房基中间有一灶面,黑明光亮,亦方形带圆角,修筑很规整。窖穴均为口小底大的袋形坑,也有锅底状的。
马庄遗址出土遗物约2000件。其中龙山文化层出土器物有三角形鬼脸足陶鼎,红棕陶鬶(也有灰陶鬶)、陶甑、陶罐、灰陶平底盆、灰陶单耳直筒杯、陶碗、器盖、带盖瓮等。生产工具有石铲、石镰、石凿、石镞、刮削器、骨锥、骨梭等,还有马、牛、羊、狗、兔的遗骸。陶器分泥质和夹砂两种,灰陶占多数,还有黑陶、棕陶、磨光黑陶。纹饰有细绳纹、蓝纹、方格纹、素面。 [1]
商代文化层出土器物有灰陶绳纹鬲、盆、绳纹人头罐、卜骨、卜甲和贝币等。 [1]
汉代文化层出土器物有绳纹砖和方格纹、条纹瓦,千秋万岁瓦当等建筑材料;铜洗、铜钟、铜坊、铜镇、镜、印章、车马饰等随葬品;罐、壶、仓、釜、灶等陶器,并有彩绘陶器、制作精良。 [1]
参考资料
1章相梅主编.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通览.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06.7-9
2濮阳历史风物——马庄遗址.微信公众号 [引用日期2024-07-21]
3濮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濮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引用日期202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