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旧址位于杏花岭区坝陵南街 8 号,占地面积 181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84.86 平方米,展陈面积 306.5 平方米。
1936 年 10 月,中共中央派出红军将领彭雪枫赴太原与阎锡山秘密洽谈,后经双方商定在太原建立红军秘密联络站。联络站办公地址在首义门“基督教青年会”后院。1937 年 3 月,经阎锡山同意,彭雪枫在新满城街 30 号设立电台,全体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家庭,对外称“彭公馆”。3 月 24 日,电台正式开始工作,直接沟通了“彭公馆”同延安的空中通讯联络。中共中央北方局迁来太原时,刘少奇、杨尚昆等一度也住新满城街 30 号联络站内。1937 年 8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为适应八路军即将开赴抗日前线的形势,克服工作任务繁重、人员增加的困难,根据北方局组织部部长彭真的提议,联络站迁入太原坝陵南街成成中学校内。8 月 30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牌子挂出。此后,中共在太原的联络工作步入合法而公开的阶段。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彭雪枫任办事处主任,张震任总务科科长,资风任供给科科长,曾三、赵品三任秘书,岳夏(罗若遐)任秘书兼电台台长,宋绍林任交通站站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省工委也在此秘密办公。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11 月 5 日,太原沦陷前夕,中共中央代表与八路军办事处撤离太原,迁往临汾。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设立的唯一公开办事机构,是党在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地,是党领导运筹华北救亡、实现全民族抗战的中心,是沟通晋陕交通、保障八路军军需物资的枢纽,是接待进步人士、输送革命青年的前哨。
2019 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旧址修缮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展览以“胜利的支点”为主题,分秘密联络站的建立、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成立、抗战的中心、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工作等专题。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
1983 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