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龟兹早期寺院中的说一切有部探迹

摘要: 龟兹早期寺院中的说一切有部探迹亚欧丛书魏正中等著,王倩译2024年4月出版 基于龟兹王国境内分布的石窟寺院的考古资料,本书尝试探讨并揭示龟兹早期佛教的发展历程。本书由多国学者合著,采用新的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龟兹地区的佛教遗存,目的是根据石窟寺院和地面寺院遗留的迹象进一步厘清龟兹地区僧众曾践行的佛教类型。通过系统而细致地解析“A 传统”, ...
 龟兹早期寺院中的说一切有部探迹

亚欧丛书

[意]魏正中 著,王倩 

2024年4月出版

  基于龟兹王国境内分布的石窟寺院的考古资料,本书尝试探讨并揭示龟兹早期佛教的发展历程。本书由多国学者合著,采用新的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龟兹地区的佛教遗存,目的是根据石窟寺院和地面寺院遗留的迹象进一步厘清龟兹地区僧众曾践行的佛教类型。通过系统而细致地解析“A 传统”,本书认为,龟兹的说一切有部寺院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四个阶段。

者简介

魏正中,意大利籍,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龟兹佛教考古、古罗马考古等。

桧山智美,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特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龟兹与敦煌5~6世纪的佛教艺术。

基弗尔-普尔兹,德国美因茨科学与文学学院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戒律、巴利语文献学。

谷口阳子,日本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





译者简介

王倩,考古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现为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考古、佛教考古。



内容简介

基于古代龟兹王国境内分布的石窟寺院的考古资料,本书尝试探讨并揭示龟兹早期佛教的发展历程。本书由多国学者合著,采用新的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龟兹地区的佛教遗存,目的是根据石窟寺院和地面寺院遗留的迹象进一步厘清龟兹地区僧众曾践行的佛教类型。通过系统而细致地解析“A传统”,本书认为,龟兹的说一切有部寺院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四个阶段

目录

序一/i

序二/iii

序三/vi

序四/ix

凡例/xi

缩略语/xiv


绪言/1

龟兹早期佛教文化的文献记载/3

龟兹说一切有部寺院的物质遗存/6

关于本书/8


上 编

第一章 “A传统”洞窟/12

克孜尔/13

库木吐喇/108

苏巴什/128

乌什吐尔、夏合吐尔/140

“Y阶段”/145

第二章 “A传统”洞窟的类型分析/157

方形窟/159

僧房窟/164

组合/165

“Y阶段”/166

结语/166


下 编

第三章 “A传统”的考古学考察/172

“A传统”寺院的位置和范围/172

石窟寺院中的位置:区段/173

区段中的组合/176

年代问题/178

方形窟/183

僧房窟/190

禅定窟/192

储藏窟/194

结语/194

第四章 “A传统”的图像学考察/196

“A传统”装饰的叙事题材/196

主室中心的佛塑像/196

主室正壁的大幅故事画/209

无核心图像/224

总结:图像内容和文本来源/230

“A传统”和“B传统”叙事图像的文本来源/233

主要图像的种类/235

佛传图/236

佛陀事迹画/237

因缘图与本生图/238

说法图/240

天界图/240

画工体系/241

结语/242

第五章 “A传统”寺院的原境244

“A传统”寺院的布局和主要建筑/244

佛塔:寺院的核心/246

带装饰方形窟/249

居住区/253

禅修区/255

储藏区/256

“A传统”寺院生活/257

结语/260


附录一 克孜尔及周邻地区出土的说一切有部《比丘别解脱经》梵文写本——对其中若干戒条的考察/265

附录二 绘画颜料与技法:克孜尔两种风格壁画的对比研究——以第167、69[2]和224窟为中心/288


参考文献/314

插图索引/353

插表索引/363

致谢/365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