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Mosi-oa-Tunya / Victoria Falls

摘要: 遗产名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 英文名称:Mosi-oa-Tunya / Victoria Falls 入选时间:1989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viii) 地理位置:S17 55 28.308 E25 51 19.404 遗产编号:509
 遗产名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
英文名称:Mosi-oa-Tunya / Victoria Falls
入选时间:1989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viii)
地理位置:S17 55 28.308 E25 51 19.404
遗产编号:509
遗产描述:维多利亚瀑布(Victoria Falls)又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Mosi-oa-Tunya / Victoria Falls),宽1700多米,最高处108米。维多利亚瀑布的形成,是由于一条深邃的岩石断裂谷正好横切赞比西河。断裂谷由1.5亿年以前的地壳运动所引起。欧洲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1855年在旅途中发现了维多利亚瀑布。它的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
1989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viii),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3届会议报告。
遴选依据标准(vii):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幕;它宽1708米,魔鬼瀑布落差61米,83米(主要瀑布落差83米,彩虹瀑布落差99米,东部瀑布落差98米,流量高达5亿公升/每分钟。八个壮观的火成岩峡谷即由玄武岩组成)和核心区的几个岛屿是四种濒危和候鸟的繁殖地,如泰塔隼和黑鹰。河边的“热带雨林”瀑布飞溅区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不连续的森林在桑迪冲积层上,依赖于维持丰富的水和高湿度的维护,这是由大约500米(最大高度)的喷雾羽流造成的,可以从距离50公里的布拉瓦(Bulawayo)和距离30公里的卢萨卡(Lusaka)处的公路看到。从赞比亚和津巴布韦都可以直接观看到瀑布的正面。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赞比西河宽度超过2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20公里以外就能看到。
遗产简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地处于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隶属于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在赞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处,17°55′28″S,25°51′30″E,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丽和最壮观的瀑布之一。宽度超过两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20公里以外就能看到。
关于大瀑布,这有一个动人传说:据说在瀑布的深潭下面,每天都有一群如花般美丽的姑娘,日夜不停地敲着非洲的金鼓,金鼓发出的咚咚声,变成了瀑布震天的轰鸣;姑娘们身上穿的五彩衣裳的光芒被瀑布反射到了天上,被太阳变成了美丽的七色彩虹。姑娘们舞蹈溅起的千姿百态的水花变成了漫天的云雾。多么美妙、令人神往的景色呀。
瀑布发现过程
在1853年与1856年之间,苏格兰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与一批欧洲人一起首次横穿非洲。利文斯敦此行的目的显然是希望非洲中部能向基督教传教士们开放,他们从非洲南部向北旅行经过贝专纳,到达赞比西河。然后,他们向西到安哥拉的罗安达沿海。考虑到这条线路进入内陆太困难,他又调头东向,沿着2700公里长的赞比西河航行,希望这条大动脉般的河流成为开拓中非的“上帝高速公路”。1856年5月他们到达莫桑比克沿海的克利马内。 [5]
1855年11月16日,苏格兰传教士和英国探险家(David Livingstone)戴维·利文斯敦抵达瀑布所在地,发现”了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成为第一个见到该瀑布的欧洲人(他初次听到关于瀑布的事是在四年之前,当时他和威廉姆·科顿·奥斯威尔抵达赞比西河岸以西129公里处)。当时他乘独木舟顺流而下,于11月16日抵达该瀑布,老远就已看到瀑布激起的水气。他登上瀑布边缘的一个小岛,看到整条河的河水突然在前方消失,利文斯敦写道:“这条河好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只经过80英尺距离,就消失在对面的岩缝中……我不明所以,于是就战战兢兢地爬到悬崖边缘,看到一个巨大的峡谷,把那条1000码宽的河流拦腰截断,使河水下坠100英尺,突然压缩到只有15至20码宽。整条瀑布从右岸到左岸,其实只是个在坚硬玄武岩中的裂缝,然后从左岸伸展,穿过30-40哩的丘陵。” 后来利文斯敦指出那时低估了瀑布的宽度和高度。他认为这些瀑布“是我在非洲见过的最壮丽景色。”他又写道:“……除了一团白色云雾之外,什么也看不见。那白练就像是成千上万的小流星,全朝一个方向飞驰,每颗流星后都留下一道飞沫。” 第二天利文斯敦回到他第一次观看瀑布的小岛(现名为卡泽鲁卡或利文斯敦岛),种下桃、杏核和一些咖啡豆。他还在一棵树(据说是猴面包树)上刻上日期和自己名字的简写。他后来承认这是他在非洲做出的无聊事。
奇怪的是,探险家们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兴高采烈,尽管他后来对此事有“如此动人的景色一定会被飞行中的天使所注意”这样的描述。对利文斯敦而言,这瀑布实质上就是一垛长1676米、下冲107米的水墙,也是基督教传教士们试图到达内陆土著村落的实际障碍。对他而言,旅行的重点是发现瀑布以东的巴托卡高原。如果赞比西河被证实是可全线通航的话(它不能通航),在他看来,这一地方可作为潜在的居民点。尽管他以感觉有所“进展”的方式表达对发现瀑布的失望,但利文斯敦还是承认瀑布是如此壮观,以至于用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的名字来命名它。
1860年8月他率探险队第二次来到瀑布,测量峡谷的深度。他垂下一条绑了几颗子弹和一块白布的绳子。“我们派一人伏在一块凸出的悬崖上看着那小白布,其他的人放出了310英尺长的绳子,那几颗子弹才落在一块倾斜而凸出的岩石上,那里距下面的水面可能有50英尺。当然水底还要深。从高处下望,那块白布只有钱币大小。”因此他估计峡谷有108米(354英尺)深,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两倍。
瀑布形成
当赞比西河河水充盈时,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汹涌越过维多利亚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冲力如此之强,以至引起水花飞溅,远达40公里外均可以看到。维多利亚瀑布的当地名字是“Mosi-oa-tunra”(莫西奥图尼亚),可译为“轰轰作响的烟雾”。彩虹经常在飞溅的水花中闪烁,它能上升到305米的高度。离瀑布40--65千米处,人们可看到升入300米高空如云般的水雾。在8-12月的旱季里,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的全宽可尽收眼底,不过8-12月的水位可能很低。 [5]
维多利亚瀑布的形成,是由于一条深邃的岩石断裂谷正好横切赞比西河。断裂谷由1.5亿年以前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维多利亚瀑布最宽处达1690米。
河流跌落处的悬崖对面又是悬崖,两者间的峡谷仅75米,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名为“沸腾涡”的巨大旋涡,然后顺着72千米长的峡谷流去。
维多利亚瀑布实际上分为5段,它们是东瀑布、虹瀑布(这里峡谷最深)、魔鬼瀑布、新月形的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100米)。
1855年,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成为第一个到达维多利亚瀑布的欧洲人,他是乘坐独木舟接近瀑布的。
非洲第四大河的赞比西河滚滚流到这里,在宽约180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万顷银涛整个跌入约110米深的峡谷中,卷起千堆雪,万重雾,只见雪浪腾翻,湍流怒涌,万雷轰鸣,动地惊天,溅起的白色水雾,有如片片白云和轻烟在空中缭绕,巨响和飞雾可远及15公里。
大瀑布所倾注的峡谷本身就是世界上罕见的天堑。在这里,高峡曲折,苍岩如剑,巨瀑翻银,疾流如奔,构成一副格外奇丽的自然景色。
大瀑布倾注的第一道峡谷,在其南壁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峡谷,把南壁切成东西两段,峡谷宽仅60余米,整个赞比西河的巨流就从这个峡谷中翻滚呼啸狂奔而出。
大瀑布的水汽腾空达300余米高,使这个地区布满水雾,若逢雨季,水沫凝成阵阵急雨,人们站在这里,不消几分钟,就可浑身湿透。
后退中的瀑布
今天对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形成的原因,已比利文斯敦时清楚了许多:赞比亚的中部高原是一片300米厚的玄武熔岩,熔岩于二亿年前的火山活动中喷出,那时还没有赞比西河。熔岩冷却凝固,出现格状的裂缝,这些裂缝被松软物质填满,形成一片大致平整的岩席。
约在五十万年前,赞比西河流过高原,河水流进裂缝,冲刷掉裂缝中的松软物质形成深沟。河水不断涌入,激荡轰鸣,直至在较低边缘找到溢出口,注进一个峡谷。第一道瀑布就是这样形成。
这一过程并不就此结束,在瀑布口下泻的河水逐渐把岩石边缘最脆弱的地方冲刷掉。河水不住侵蚀断层,把河床向上游深切,形成与原来峡谷成斜角的新峡谷。河流一步步往后斜切,遇到另一条东西走向的裂缝,再次把里面的松软物质冲刷掉。整条河流沿着格状裂缝往后冲刷,在瀑布下游形成之字形峡谷网。
今天,在下游可看到七个这样的峡谷,每一个都是已消失的瀑布遗址。第八个峡谷就是今天的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但是这个峡谷也在侵蚀中。侵蚀速度是每一万年约1.6公里。第九道瀑布可能出现在西端的魔鬼瀑布处。
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一直在后退。过去50万年里,其曲折河道上出现过多条瀑布,今天所见的是第八条,每一条都出现在河床满布裂缝的熔岩断层上,河水冲刷掉断层里松软的填料后,落入因此形成的隙缝中,并立即侵蚀较脆弱的裂缝,逐渐向后深切成峡谷,直至遇上另一断层。
维多利亚大瀑布桥
沿着水流的方向前观数百米,一座151米宽的铁桥飞架大河两岸,那是维多利亚大瀑布桥。1905年在瀑布附近的峡谷上建成跨度200米(657英尺)的拱形铁路公路两用桥。赞比亚一侧建有两座水电站,发电能力共10万千瓦。大瀑布桥记载着这样一段历史:利文斯通的大“发现”打破了当地居民的平静生活,1890年,英国人统治了大瀑布南面的津巴布韦,四五年后又控制了大瀑布北岸的赞比亚。殖民者始于“发现”,继而占领,原形至此毕露无遗。1903-1905年,殖民者又建造了这座公路铁路桥,打通赞比西河在此形成的天堑,企图为英国实现从开罗到开普敦的殖民统治铺平道路。大瀑布有一种悲壮美,这种美能使人受到震撼。就在这座桥建成六七十年后,大瀑布南北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魔鬼瀑布冲走了殖民者强加在非洲人民头上的厄运,马蹄瀑布鼓舞着非洲人民的斗争士气,主瀑布的怒吼声震碎了殖民主义的黄粱美梦,大瀑布两岸的人民先后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