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里约热内卢:山海之间的卡里奥克景观Rio de Janeiro, Carioca Landscapes betweenthe Mountain and the Sea
摘要: 遗产名称:里约热内卢:山海之间的卡里奥克景观
Rio de Janeiro, Carioca Landscapes betweenthe Mountain and the Sea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v)(vi)
地理位置:
S22 56 52 W43 17 29(Tijuca Forest, Pretos Forros and Covanca – TijucaNational Park)
遗产编号:1100
遗产名称:里约热内卢:山海之间的卡里奥克景观
Rio de Janeiro, Carioca Landscapes betweenthe Mountain and the Sea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v)(vi)
地理位置:
S22 56 52 W43 17 29(Tijuca Forest, Pretos Forros and Covanca – TijucaNational Park)
遗产编号:1100
遗产描述:里约热内卢:山海之间的卡里奥克景观这一遗产与其说是建筑遗址,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特殊的城市景观设置。从蒂茹卡国家公园山上的最高点一路向下直到大海,拥有塑造和激发城市发展的多种自然要素。包括成立于1808年的植物园、科尔科瓦多山与山上著名的基督雕像、瓜纳巴拉湾附近的山丘,以及沿着科帕卡巴纳湾大规模设计的景观。这些景观都为里约热内卢这一壮阔的城市户外生活文化做出了贡献。里约热内卢也被看作是音乐家、园林设计师和城市设计师艺术灵感的来源。
2012年7月1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vi),里约热内卢:山海之间的卡里奥克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v):里约热内卢的发展是由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创造性融合决定的。这种交流反映了一种基于科学、环境和设计理念的交流。在不到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城市市中心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创新景观创作。这些过程创造了一个被许多作家和旅行者认为非常美丽的城市景观,也塑造了城市的文化。
遴选依据标准(vi):里约热内卢壮观的景观为许多形式的艺术、文学、诗歌和音乐提供了灵感。从19世纪中期开始,展现海湾和救世主基督雕像的里约热内卢就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里约热内卢山海之间的卡里奥克景观与其说是建筑遗址,这一遗产更像是一个特殊的城市景观设置。这里,从蒂茹卡国家公园山上的最高点一路向下直到大海,拥有塑造和激发城市的发展自然要素。包括成立于1808年的植物园,科尔科瓦多山与其山上著名的基督雕像以及瓜纳巴拉湾附近的山丘,包括沿着科帕卡巴纳湾大规模设计的景观。这些都为这一壮阔的城市户外生活文化做出了贡献。里约热内卢也被看作是音乐家、园林设计师和城市设计师艺术灵感的来源。
遗产简介:里约热内卢-指鹿为马诞生的名字
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国土的东南部,南临大西洋,再向北伸入的瓜纳巴拉湾西岸,有长达14公里的跨湾公路大桥与东岸的尼泰罗伊市相连。面积1255.3平方公里,海拔2.3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长70公里。年均最低温度为17°C,最高温度为36°C。1502年1月,葡萄牙航海家来到的这个海湾就是现在的瓜纳巴拉海湾,忽然发现前面有一处群山环抱的金色沙滩,他们来不及探个究竟,误以为这里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便指鹿为马,随口起名为“一月的河”,葡萄牙语译音便是“里约热内卢”。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歪打正着。 “一月的河”其实是一个海湾,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词,象征着热情、奔放和妩媚。因为一月是里约的盛夏季节,阳光灿烂、鲜花盛开,山青水蓝,游人如织。后人将错就错,将这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法国人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里约热内卢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城市始建于1565年,1763年成为巴西首府,1822年成为首都;1960年首都由此迁往巴西利亚。后改为瓜纳巴拉州(范围与城市相同),1975年瓜纳巴拉州撤销后成为里约热内卢州首府。但现今这里仍设有相当多的联邦政府机关以及社团组织和公司的总部,故亦称巴西“第二首都”。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和巴西最大海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有纺织、服装、印刷、汽车、造船、机械、石油加工、化学、冶金和食品等工业。全国最大金融中心;许多大企业、银行和垄断组织在此设有经理处。市内设有60多家各种类型的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85座大小剧场和82家俱乐部。有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海陆空交通发达,巴西最大港口,港湾腹宽口窄,可泊巨轮,年吞吐量3,50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