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瓦隆尼亚采矿遗迹群 Major Mining Sites of Wallonia
摘要: 遗产名称:瓦隆尼亚采矿遗迹群
Major Mining Sites of Wallonia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N50 26 07 E3 50 18(格朗霍奴矿区)
N50 28 17 E4 08 58(布瓦杜吕克矿区)
N50 22 40 E4 26 27(卡齐尔矿区)
N50 41 10 E5 43 21(布雷尼矿区)
遗产编号:1344rev ...
遗产名称:瓦隆尼亚采矿遗迹群
Major Mining Sites of Wallonia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N50 26 07 E3 50 18(格朗霍奴矿区)
N50 28 17 E4 08 58(布瓦杜吕克矿区)
N50 22 40 E4 26 27(卡齐尔矿区)
N50 41 10 E5 43 21(布雷尼矿区)
遗产编号:1344rev
遗产描述:瓦隆尼亚采矿遗迹群位于比利时南部,自东向西横跨比利时的埃诺省、那慕尔省和列日省,包含四个矿区(格朗霍奴矿区、布瓦杜吕克矿区、卡齐尔矿区和布雷尼矿区)。该遗址群见证早期工业革命的技术,记录了欧洲大陆工业革命之后采矿业的发展,在技术和社会层面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201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瓦隆尼亚采矿遗迹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瓦隆尼亚采矿遗迹群(Major Mining Sites of Wallonia, 比利时)共有四处矿区遗址,分布在一条长170公里、宽3-15公里的地带上,自东向西横穿比利时。在比利时19世纪早期至20世纪下半叶开采煤矿的地点中,这几座矿区是现存最完好的。这些遗址是典型欧洲工业时代早期乌托邦建筑风格前期的作品,与工业化和城市建筑群高度融合(特别是建筑师布鲁诺·雷纳德[Bruno Renard]于19世纪上半叶设计的格朗霍奴煤矿[the Grand-Hornu colliery]和工人城市)。在布瓦杜吕克(Bois-du-Luc)矿区,保存有大量于1838年至1909年间建造的建筑物,以及17世纪末开发的欧洲最早的煤矿之一。尽管瓦隆地区(WALLON)曾拥有数百座煤矿,其中的大部分现在已不再保有过去的基础设施,与此相反,瓦隆尼亚采矿遗迹中的4个矿区遗址却很好的保持了自身的完整性。
遗产简介:瓦隆大区位于比利时南部,煤矿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发达,传统以煤炭、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其主要经济支柱。 18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采矿和重工业成为比利时经济的主要部分,大多数矿山和矿冶工业都位于东西横贯瓦隆区的一块狭长地带中(被称为“工业山谷”)中,后来围绕着迅速发展的采矿业,这一带的城市也迅速发展。
瓦隆人的采矿技术得到高速发展,采矿设施先进,煤炭产量剧增,仅1830年,比利时的煤产量就达到六百万吨,多于法国。随之而产生的矿业文化也得到飞速发展。二十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瓦隆工业发展的重心转向其他产业,煤炭工业走向衰弱。本遗产包括的四座矿山已然不再生产,只是作为博物馆向参观者开放。 [4]
瓦隆尼亚采矿遗迹群自东向西横跨比利时的埃诺省、那慕尔省和列日省,遗迹群中的四处矿区遗址,是现存保存最完好的煤矿开采遗迹。这些遗迹群是欧洲工业时代早期乌托邦建筑风格典型前期作品,并且与工业与城市建筑群高度融合在一起,其中特别著名的代表是19世纪上半叶由建筑师布鲁诺·雷纳德(Bruno Renard)设计建造的格朗霍奴煤矿(the Grand-Hornu Colliery)和工人城市。在布瓦杜吕克(Bois-du-Luc)矿区,保存有大量于1838年至1909年间建造的建筑物,以及17世纪末开发的欧洲最早的煤矿之一。尽管瓦隆地区曾拥有数百座煤矿,然而其中的大部分现在已不再保有过去的基础设施,与此相反,瓦隆尼亚采矿遗迹中的4个矿区遗址却很好的保持了自身的完整性。 [1] [4]
格朗霍奴矿区
亨利·乔治1810年创办了格朗霍奴煤矿和工业城镇,由建筑师布鲁诺·雷纳德设计。1816-1832年中央工业区建成,19世纪上半叶,围绕中央工业区的矿工住房建成。城镇经过仔细规划,沿着东西方向的轴线展开。建筑沿街规划,形成矩形和梯形的中央庭院,煤矿创始人的雕像矗立在庭院中心。沿街具有相同的外墙,每户都有一个后花园;厂房、机械车间、木工房和管理办公室,以及井架和设备等都完整保留。工业城镇是欧洲“理想城市”探索的典范。各式各样不同用途的采矿机械,使游客不禁感慨西方国家工业机械的发达。这个采矿遗迹群与其他矿区不同的是,它仍然保持着过去完整的基础设施,可使人想象到当年矿区热闹和繁忙的生产景象。
布瓦杜吕克矿区
布瓦杜吕克矿区则保存有大量1838-1909年间建造的建筑物,以及17世纪末开发的欧洲最早的煤矿。遗址群包括厂房、矿山、矿工住房、城镇规划,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与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为了纪念1956年发生的欧洲最后一个重大矿难,有262名遇难者,遗址内设有遇难者墓园。矿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严重破坏之后多次重修,煤炭开采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地面建筑和设施设备得到保护,功能转化为采矿博物馆,一些浅层地下巷道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