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北部-加来海峡的采矿盆地 Nord-Pas de Calais Mining Basin

摘要: 遗产名称:北部-加来海峡的采矿盆地 Nord-Pas de Calais Mining Basin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ii)(iv)(vi) 地理位置:N50 27 45 E03 32 46 遗产编号:1360
 遗产名称:北部-加来海峡的采矿盆地
Nord-Pas de Calais Mining Basin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ii)(iv)(vi)
地理位置:N50 27 45 E03 32 46
遗产编号:1360
遗产描述:北部加来海峡的采矿盆地位于法国北部加莱海峡大区,北与比利时接壤,与英国隔海相望。下辖北部省(诺尔省)和加莱海峡省。其首府是里尔。大区占地12414平方千米,相当于法国领土总面积的2.3%,是法国的传统工业区,从18世纪初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里就一直是法国煤矿工业重镇。这一地区有一条狭长的采矿区,呈东西方向延展。1720年,人们发现这一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浅层煤矿,于是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因为矿井的建立而渐渐热闹起来,逐渐形成了居民区和城镇,原本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在工业化的发展下,被与日俱增的一坑坑矿井和一堆堆矿渣取代。每隔几年,这里就出现一个新的池塘——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采矿过度造成的地表下沉;运矿的隧道也犹如戳进大地的吸管,整日隆隆作响。19世纪是北部-加来海峡矿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顶峰,人们丰衣足食,但地表已然满目疮痍,成了法国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2012年6月30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vi),“北部加来海峡的采矿盆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8世纪至20世纪的三百年中,北部-加来海峡的景观受到了煤矿开采的显著影响。在超过120000公顷的遗址内有109个独立组成部分,包括矿井(最早的一个建于1850年)及升降设施、渣堆(有些占地达90多公顷,高140多米)、煤矿运输设施、火车站、工人房产及采矿村庄;村庄又包括社会福利住房、学校、宗教建筑、卫生和社区设施、公司员工、所有人及经理的住宅、市政厅等等。北部-加来海峡的采矿盆地遗址见证了从19世纪中期到 1960年探索创造模范工人城市的努力,更见证了欧洲工业时代中富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它是工人生活条件的记录,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人越发地团结到一起。遗产简介:北加来海峡采矿盆地位于法国的东部,这片文化景区面积约4000公顷,三个世纪的煤炭采掘使这片土地到处都是技术和建筑的宝库。沿着矿工阶梯走下矿井,听一听第一手的故事,可以了解当年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在北加来海峡采矿盆地,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场层次丰富、引人入胜的场景。 这一世界遗产地是交流地下煤层开采与提取方法的关键地点,是工人住房和城市规划设计的联结者,也是欧洲工业化产生的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节点。
这里的煤炭开采雇用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因此便更需要社群的保护和支持。在一系列的城市发展项目的推动下,完整的城镇概念诞生了。住房、教堂、学校和医院拔地而起,体育设施也逐渐完善,由此尽可能地保障了工人家庭的生活需求,也鼓励矿工在其雇主附近长久定居下来。
北加来海峡的采掘于1990年停止,但当地一直小心地保护其采矿遗产,包括矿井、矿工和矿工居住区以及矿渣堆。只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就能了解这片广阔的景观及其众多引人注目的工业标志性遗迹,比如位于11/19号挖掘坑的Loos-en-Gohelle双矿渣堆——全欧洲最高的矿渣堆。冬天可以顺山坡滑雪而下,这不失为非常独特的体验。多年来北加莱海峡通过一系列重大的文化、艺术、环境项目,努力使该地区成为一个新的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9-9副号挖掘坑不可错过,这里既有采掘遗产也有Heraut Amod建筑师设计的Métaphone® 音乐厅的现场音乐。该地区甚至还有自己的卢浮宫“Louvre-Lens”,是2012年在采掘区中心地带的一个昔日煤炭挖掘坑上建立起来的。 [5]
文化
法国北加莱海峡采矿盆地(Nord-Pas de Calais)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一大胜利,当地依然努力挣扎于从过去30年间的采煤危机中恢复过来。他们希望这一头衔能帮助这些矿渣堆以及当地采石坑、火车站、工人住所以及矿村成为旅游名胜,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北加莱海峡地区废弃矿区已“有机地进化”成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互相结合的独特地理区域。“这一景观”长达120公里,包括87个矿村、51个矿渣堆,许多矿渣堆覆盖面积90公顷,高达140多米。此外,这些文化景观还包括特别设计的矿区学校、宗教建筑、卫生设施、公司处所、矿主居所和市政厅等 [3-4]
环保
1968年,法国政府正式出台法令要求这个地区关闭矿井,1990年12月21日,当地最后一处煤矿被永久关闭。当地政府希望消除一切旧工业时代的遗迹,让“黑城”华丽转身为“净地”。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几百座矿渣堆、采矿场遗址、矿井旧址被炸药炸平,或者被整个运走。后来,一些有识之士呼吁保护能代表工业时代“缩影”的旧址,给人们保留历史的记忆,这些老矿井、矿渣堆的纪念意义渐渐被人们所认识。过去的15年里,政府陆续出台政策,保护那些已经与自然融合的矿渣堆和下沉湖,改造再利用破败的矿工居民区,复原老矿场用作文化场地或者出租给商业机构。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