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旧影:1936年,一位日本历史学家镜头下的青岛
《华北交通写真》,由“华北交通株式会社”于1939年至1945年期间在中国北部西北部拍摄的。“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当时管理着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铁路、公交、船舶等交通网络。这批照片中,几乎没有战争场景,主要以华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状况为多,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及文物等内容也不少。
这批近3.5万张照片在战后混乱时期委托京都大学保管,今藏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19年,日本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举办了一次特别展览,公开展出了部分照片。与此同时,这些照片也全部对公众开放,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华北交通写真”时,发现照片群里还有其他内容的照片。如桑原骘藏(后任京都帝国大学文学系教授)在中国留学期间(1907-1909)拍摄的照片(载于《考史游记》弘文堂书房,1942年),大观日知录已对这部分照片编辑发布,见百年旧影:1908年,日本学人的东蒙古纪行等。
此处,照片群里还有曾任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研究员的贝塚茂树(后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于1936年9月拍摄的照片。这部分照片被命名为“贝塚写真”。
贝塚茂树(1904—1987),日本东洋历史学家,中国古代史学、甲骨文研究的日本第一人,他同吉川幸次郎、桑园武夫并称为京都大学三杰。以前各种介绍中都没有看到他在1936年9月还有这样一段在中国的调查和拍摄工作。
“贝塚写真”这组照片共200张左右,大观日知录将陆续编辑发布。此次刊发的是贝塚茂树在青岛拍摄的照片。
青岛市政府。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市政府设在原胶澳总督府,这座建筑由德国人建成于1906年。
青岛街景。
青岛银行街。大楼为青岛银行公会,现为青岛市河南路15号。
青岛大和旅馆前。大和旅馆是由日本满铁经营管理的高档连锁宾馆。
忠魂碑。1914年,日本攻占青岛,取代德国成为新的占领者,1916年在太平山南麓建造石碑用以“纪念”日军在攻占青岛时期阵亡的官兵,碑于1917年建成。1949年后,此碑被拆除。
青岛山炮台,德国侵占青岛后修筑,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唯一的战场遗址。
青岛佛教学社。1929年,现代著名佛教活动家、佛教教育家周叔迦居士在青岛开办佛学研究社。
青岛湛山寺。湛山寺坐落在青岛市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在1931年由叶恭绰、周叔迦等倡议,邀请近代高僧倓虚法师于1932年来青岛主持兴建。寺院从1934年开工,历经十年才建成。贝塚拍这张照片时,寺院还在修建中。
从佛教学社远望。
忠之海。这是会前湾,位于青岛角和会前角之间,因潮平沙细而被德国人辟作海水浴场,日本占领青岛后把此湾改名“忠之海”。
“忠之海”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