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2023欧亚经济论坛|联合考古 跨国申遗,续写丝路荣光

摘要: 免责声明:本文出处为原点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点击名片立即关注




创合作机遇 谋发展未来


2023欧亚经济论坛将于9月22日至24日在陕西西安举办。论坛将继续拓展中国与欧亚各国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公共外交、政策协调、投资促进和项目对接的平台作用。

 本届论坛主题为“创合作机遇 谋发展未来”,将围绕政策沟通、金融合作、经贸交流、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文旅发展、人文互通等领域设置13场分会活动。办好此次论坛,对于巩固欧亚地区多边互利关系,助力打造欧亚地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升陕西及西安对外开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西安与欧亚多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以联合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为契机,在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开展交流互动。取得丰硕成果!


2023欧亚经济论坛



丝路考古  文明探源


在毛刷的轻拂下,

一块块陶片渐露真容……

 2023年8月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在中哈联合考古项目拉哈特遗址开展研究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些已经埋藏了千百年的陶片

以无声的语言

诉说着丝绸之路上古老的故事

中哈两国工作人员在联合考古项目拉哈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图片来源:新华社


哈萨克斯坦的拉哈特遗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员在这里开展联合考古工作。与哈萨克斯坦同行一起,共同了解伊犁河中游区域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布与变迁。不仅中国学者来到拉哈特遗址,还有多位哈萨克斯坦学者先后赴中国参与考古发掘、互相交流经验。


联通东西,跨越古今


2000多年前,张骞从汉长安城启程出使西域,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成就了一条繁荣兴盛的商旅通道。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欧亚经济论坛的举办年。“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辟了合作共赢的新通道。地处中国西部内陆的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多领域浇灌出一朵朵友谊之花,结出一颗颗合作之果。


 这条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促成了东西南北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和沿线国家,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相联结,同气连枝、守望相助。


近年来,各国对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意识与意愿与日俱增。


 陕西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省、市文博系统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共同探索文物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让古老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创造价值、赋能发展。


01

联合丝路申遗  助力“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2014年6月22日的卡塔尔首都多哈,在此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与中亚国家联合启动


据介绍,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由中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国政府联合启动,2011年底,因为丝绸之路庞大的规模,国际组织专家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申遗协商会上,提出了“廊道”的概念。经过多次协商,最终确定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项目。



文明交流之路举世瞩目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由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丝绸之路的起始路段与分布在天山山脉的交通路网组成,是丝绸之路中地位突出、交通距离长、交流内容丰富、影响力深远的重要一段,该路网跨距近5000公里、总长达8700多公里。

 

涵盖了不同帝国和汗国的首都城市和宫殿建筑群,也包括了商贸聚落、佛教石窟寺、古代道路、驿站、关隘、烽燧、长城的段落、堡垒、墓葬和宗教建筑等代表性遗迹共33处(中国境内22处),以及沿途丰富的特色地理环境。



毋庸置疑,这段丝绸之路是贸易、交流和对话之路,它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心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中心之间建立起长距离的交通联系;在长途贸易中推动着城镇和城市的发展;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古代文明在这里传播、传承。在中国与各相关方文物考古工作者共同努力下,这条文明之路、交流之路举世瞩目。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02

联合考古 书写文明交流新篇章



01

传承友谊

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

2013年12月,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并组成中乌联合考古队,共同寻求丝路考古的新突破……


2018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建立,深入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环境变迁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多年来,西安“考古人”走出国门,开展东方视角下的丝路研究,他们的足迹从河西走廊一路追寻到中亚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河山和沟沟坎坎。


02

成果丰硕 意义深远

这些年我们的联合考古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哈萨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遗址

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

乌兹别克斯坦撒扎干遗址

和拉巴特遗址

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

中吉联合考古现场发掘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的丝路考古路上,西安“考古人”与中亚多国的考古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将我国本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和大遗址考古的理念和实践,无私分享。


在撒扎干遗址大型墓葬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首次采用了文物保护监控大棚,并安装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环境检测和安防监控系统。这种做法促进了当地文物保护技术和理念的提升,在当地获得了广泛好评。


在做科研的同时,考古队尊重当地国情民情,创立和推行了人才培养、遗址保护、考古发掘三结合的工作模式。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小伙子比龙在撒马尔罕接触到前往当地工作的西北大学考古队,他后来来到西北大学留学,“学成后,我要为中乌两国文化交流作贡献。”他说。


联合考古 书写文明交流新篇章



03

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


2023年4月24日至26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亚洲2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150位代表共聚一堂。会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启动,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挂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发布,大会在如何更好地传承亚洲文明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指出,各方秉承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原则,在保护城乡记忆载体、实施联合考古研究、举办文物展览展示、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加强文物交流传播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9月22日,2023欧亚经济论坛就要开幕了!我们期待着与会各方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探索人文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领域、新视角、新方法。携手书写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新华章。为深化中国和欧亚国家互利合作、共谋繁荣作出独特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出处为原点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END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