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西安力量”!

摘要: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丰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实践,为保护人类文明精华作出新贡献。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殿遗址。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西安是具有独特历史 ...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丰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实践,为保护人类文明精华作出新贡献。


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殿遗址。


发挥文物资源优势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西安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魅力的千年古都,多年来,西安一直发挥文物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与亚洲多个国家开展联合申遗、联合考古、文物展览、文物科技保护等形式多样的双向交流合作,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王菲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重视,展现了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极大地增强了文物工作者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市文物局将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为指引,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平台,围绕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等方面,切实发挥区位优势、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实施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国际合作项目,推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实践型、创新型高层次文博专业人才队伍,传播一批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为丰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保护人类文明精华贡献“西安模式”。


拓展合作交流

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斌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立意深远,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他表示,近年来,在中、省文物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支持下,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项目是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交流的重要探索,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等加强保护管理水平,创新展示利用方式;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汉长安城遗址构建中省市合作共建保护管理机制,开展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大遗址保护得到有力推进;西安城墙探索实施了预防性保护项目,建立了四级分色预警体系,对城墙开展了全面体检,排查了隐患,开创了城墙监测的国家标准;持续开展的太平遗址考古发掘,让我们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心区域的早期发展,填补了关中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认知的空白;隋唐长安城安化门、东市、方丘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在不断加深对隋唐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提供互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领悟贺信精神,积极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拓展在遗产保护、考古发掘等领域合作交流,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

文化遗产“活”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太平遗址联合考古队队长王小庆表示,习近平主席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令文博考古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王小庆表示,作为新时代考古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有能力做好今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有信心把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有决心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世界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贡献。


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副所长李玉禄表示,习近平主席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习近平主席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对中国文博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使每位相关领域工作者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2022年9月,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召开,会议要求高标准打造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李玉禄表示,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将认真学习领悟贺信精神,牢记殷殷嘱托,积极落实好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的各项任务,以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敢于开拓、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完成使命的精神,扎实做好汉长安城遗址各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丝绸之路起点地的更大贡献。


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持续贡献西安智力

“习近平主席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令我们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遗产事业、对文明交流的高度重视。”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院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常务副主任冯健表示,西安既是早期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多年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发掘了大量遗迹,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文物,以一件件文物实证周秦汉唐的盛世,阐释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西安践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具体实践。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作为丝路申遗协调委员会的秘书处和信息中心,将继续沿着丝路起点,在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遗的基础上,深入展开文明交流与文化传承。“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深入同中亚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合作,加强遗产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国际协作推进对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同时做好太平遗址的发掘,持续推进秦岭北麓西安地区文明起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携手共进,续写丝路交流互鉴新篇章,为亚洲文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持续贡献西安智力。”


让文献遗产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焕发时代光芒

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博物馆馆长吕青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内涵深刻,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大国担当,为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文博工作者,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贺信精神,结合‘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继续加强西迁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发挥好交大西迁博物馆的平台窗口作用。深化研究阐释、创新展览展示、扩大交流合作,让文献遗产中蕴含的精神力量焕发时代光芒,成为激励社会各界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在本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表示,在久为传颂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外,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古中国文明都位于亚洲,这充分体现着亚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核心地位。而作为亚洲文明最重要代表的中华文明,又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古代文明。


刘瑞表示,于古都西安成立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必将成为中华文明与亚洲各文明间“携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组织,不断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亚洲文明发展,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创新性发展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张天社教授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立意高远、主旨宏阔,贺信不仅对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指明了方向,更对西安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盘活用好文化遗产资源;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揭示文化遗产内涵价值;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共同行动,书写新时代中华文明新篇章。张天社表示:“我们将与全国古都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亚洲和世界文明古都等共商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坚守文明共识,弘扬文明价值,继往开来,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努力书写新时代中华民族新文明新篇章,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古都西安的智慧和力量。”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实习生 刘冰冰
(资料图片)
编辑:安之
审核:彭彭、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