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邦贾加拉的悬崖(多贡人地区) Cliff of Bandiagara (Land of the Dogons)
摘要: 遗产名称:邦贾加拉的悬崖(多贡人地区)
英文名称:Cliff of Bandiagara (Land of the Dogons)
入选时间:1989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v)自然遗产(vii)
地理位置:N14 20 00 W03 25 00
遗产编号:516
遗产名称:邦贾加拉的悬崖(多贡人地区)
英文名称:Cliff of Bandiagara (Land of the Dogons)
入选时间:1989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v)自然遗产(vii)
地理位置:N14 20 00 W03 25 00
遗产编号:516
遗产描述:
邦贾加拉悬崖说是西非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多贡族人生活在这里。14世纪初叶,当地居民为躲避抓奴隶,在这里安营扎寨。后来,又为了逃避战乱以及抵制伊斯兰教的同化而定居于此。使之逐渐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观。这里的居民具有博大的宇宙观、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艺术。当今尽管在观光浪潮冲击下,他们仍然能保持着固定不变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这些建筑正是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多贡文化的灵魂。邦贾加拉高地是最具西非地质地貌特征的地方之一,悬崖峭壁间,布满了犹如蜂窝般的多戈族的住宅以及多贡族人的墓地,这些墓穴们被镶嵌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很难接近。此外,邦贾加拉悬崖是多贡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沿袭下来的古代习俗、庆典、艺术及民间传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198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和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邦贾加拉的悬崖(多贡人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3届会议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邦贾加拉的突出地形是悬崖和沙土高原,悬崖上建有大型建筑(房屋、粮仓、圣坛、神殿和集会厅)。这里仍然保留着许多悠久的传统(面纱、集会、祭祀仪式等)。正是这些建筑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价值,以及优美的风景,使邦贾加拉高地成为最具西非地质地貌特征的地方之一。
遗产介绍:
在这悬崖峭壁间,布满了犹如蜂窝般的多戈族的住宅。14世纪初叶,当地居民为躲避抓奴隶,在这里安营扎寨。后来,又是为了逃避战乱以及抵制伊斯兰教的同化而定居于此。使之逐渐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观。这里的居民具有博大的宇宙观、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艺术。当今尽管在观光浪潮冲击下,他们仍然能保持着固定不变的传统生活方式。
多贡族村落
邦贾加拉悬崖位于马里中部名城莫普提的东部的邦贾加拉悬崖,是一座断层山脉,面向尼日尔河的那一面是陡峭的断崖。该断崖相对高度约500多米,它上面的平地和下面的平原都是多贡族部落的聚居地。多贡族是一个男权部落,它的人字形村落和民居使邦贾加拉的悬崖闻名遐迩。
多贡族村落整体看起来非常奇特,就像一个“人”字:专供男人集合的场所是人头,脚则是南端的两座庙宇,东西两端各有一间圆屋代表手,供长老们居住的村落中心则代表了胸部。尖顶泥屋的民居也像是人的形状。厨房是头部,代表眼睛的是两个用以排气、采光的孔,卧室算腹部,左右两边的仓库分别代表女人和男人。床象征着大地,平屋顶则表示天空。装饰着代表祖先和神的各种雕刻的大门位于脚部的位置。这里还时常举行假面舞会。多贡族假面具有90种,用以配合不同的舞蹈内容。
悬崖峭壁间,布满了犹如蜂窝般的多戈族的住宅。14世纪初叶,当地居民为躲避被抓为奴隶,在这里安营扎寨。后来,又是为了逃避战乱以及抵制伊斯兰教的同化而定居于此。使之逐渐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观。这里的居民具有博大的宇宙观、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艺术。当今尽管在观光浪潮冲击下,他们仍然能保持着固定不变的传统生活方式。这里还时常举行假面舞会。多贡族假面具有90种,用以配合不同的舞蹈内容。
多贡文化
邦贾加拉悬崖可以说是西非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多贡族人生活在这里。他们的村庄坐落在绵延达125英里的邦贾加拉悬崖沿途,远近闻名的尼日尔河一路伴随着悬崖流过。这些村庄占去了马里和布基纳法索领土的一部分。当初多贡族人之所以选择将村庄建在邦贾加拉悬崖附近,是因为他们孤立无援。悬崖可以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这些悬崖是大型建筑(房屋、粮仓、圣坛、神殿和集会厅)的保护伞,而这些建筑正是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多贡文化的灵魂。
多贡族人后来又将居住区扩大到邻近的砂岩高地和沙质平原上。他们在高地、平原乃至悬崖地区的主要谋生方式就是农耕,但是由于这里的土壤贫瘠加上降水有限,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多贡族人对于人类起源有着自己朴素的理解。在多贡族的神话中,主神名为阿玛,他们认为是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
多贡族的居住地海拔在518米到777米之间,它为我们展示了3种各具特色的地形特征:邦贾加拉高原、邦贾加拉悬崖和塞诺平原。地表岩层主要是由形成于寒武纪和奥陶纪的沙石组成的,通常呈水平层状且外表千姿百态、富于变化。邦贾加拉高原是由沙岩构成的,岩石厚片上布满了孔洞,这些孔洞还与沿悬崖底部的起拱线交相会合。
多贡文明的中心
邦贾加拉悬崖是多贡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沿袭下来的古代习俗、庆典、艺术及民间传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尽管资料表明多贡族人直到15、16世纪才迁移到此,但有考古证据表明,早在10世纪,邦贾加拉悬崖处就有人类活动。早先多贡族由4个部落组成,但现今他们都以村落为单位,居住在同一个村里的人共用一个姓氏。这里的常住居民主要生活在高原地区,以在沙漠边缘种植农作物(例如黍、高粱、葫芦和木薯)为生。他们将水稻种在精心打理的池子里。在悬崖较为平坦处,还建有美丽的花园。
围绕在邦贾加拉周围的萨赫勒地区植被主要是热带稀树大草原和点缀着阿拉伯树胶的干草原。邦贾加拉高原上覆盖着典型的稀树大草原植被,如牛油树、榄仁树和灌丛类的风车子。高原的边缘地带是多岩石地形,代表植被为大戟属植物和狗舌草;岩石裂缝中生长的多为干燥地带植物和根系发达的树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马里重点火灾防区。
自然景观
悬崖和峡谷里的植被以郁郁葱葱和种类繁多而见长,主要包括榕属、大戟属和风车子属植物。各种各样的植被分布,为此地居鸟和迁移来的候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这里你会发现狐鹰、苍鹰、伯劳鸟、鸽子、长尾小鹦鹉和胸部呈鲜红色的太阳鸟。池塘当之无愧地成为埃及珩科鸟、灰头翠鸟、山鹑及大鸨的乐园,灰头麻雀和秃鹰则是村庄附近的常客。在邦贾加拉悬崖地带出没的哺乳动物主要是豺、箭猪及狐狸,先前还在此发现过瞪羚、黄鹿以及野狗,但如今却无处可寻。悬崖处潮湿的小气候是风车子属植物和阿拉伯树胶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以喜湿而闻名的卷柏、秋海棠、柿属及朴属植物在这里也得以成活。悬崖底部的平原上主要生长着黄檀属、风车子属植物及罗晃子,岩石形成的池塘里有着诸如星莲属、莎草属的水生植物。
邦贾加拉悬崖是大型建筑(房屋、粮仓、圣坛、神殿和集会厅)的保护伞,而这些建筑正是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多贡文化的灵魂。邦贾加拉高地是最具西非地质地貌特征的地方之一。
邦贾加拉和莫普蒂各有一个小型飞机场和许多供游人休息的场所,莫普蒂是一个旅游中心。
神奇的传说
最有名的面具“卡纳加”(Kanaga),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表示天地合一。也有人认为,这就是当初被多贡族供为祖先的外星人“诺母”像。3个身材健硕的年轻人,头戴形状像“Ж”的梯子面具,和着音乐以极其缓慢虔诚的动作开始舞蹈,与其说是舞蹈,不如说更像膜拜。这些面具大体是红黑黄三种颜色,高度从2米到5米不等。舞者低头触地后再抬起,表示它正在净化大地,驱赶邪恶,逝者的灵魂得以升天。随着手鼓节奏的加快,头戴动物面具和少女面具的舞者也加入其中。非洲舞的特点在此时得到完美展现,舞者疯狂地抖动着臀部,飞舞着双臂,燃烧着激情,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多贡人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按照多贡族的传统,女人没有权利戴面具,所以只能由男人来代替。少女面具的加入,寓意日常生活中的家务琐事离不开女人,女人是家庭的支柱。在实行一夫多妻的多贡族村落里,对女人的地位如此肯定,超乎人们的意料。关于少女面具舞,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几百年前,当多贡的四大家族定居在悬崖下的时候,这里的拜物教是以男人为主导,实行一夫多妻制,村里的男人经常打骂女人。有一天,村里一个少妇又和丈夫吵架,她偷偷躲到河边哭泣,这时她在河边发现了一个编织精美的面具。她认为这是神赐给她的礼物,于是偷偷把面具带回家,藏在家里的谷仓里。每当丈夫打骂她之后,她都会躲进仓库,对着面具诉说委屈。神奇的是,每次跟面具倾诉之后,丈夫都会对她百依百顺。慢慢地,村里其他妇女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大家都会到仓库里哭诉。时间一长,男人再也不敢打骂妻子,女人在村里的地位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