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
摘要: 遗产名称: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
入选时间:1987年(1994年扩大范围)
遴选依据: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遗产(v)(vi)自然遗产(vii)(viii)
地理位置:S25 19 60 E131 00 00
遗产面积 : 132,566 ha
遗产编号:447
遗产名称: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
入选时间:1987年(1994年扩大范围)
遴选依据: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遗产(v)(vi)自然遗产(vii)(viii)
地理位置:S25 19 60 E131 00 00
遗产面积 : 132,566 ha
遗产编号:447
遗产描述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炎热的内陆沙漠地区,以其壮观的地质学构造而闻名于世。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属干旱地区,占地1325平方公里,公园的名字是由两处独特的地理特征组成的:乌卢鲁意为“遮荫之处”,是一座砂岩独石,高高地耸立在平坦的沙原上;卡塔丘塔意为“许多头颅”,如俯视观望,可以看到36个圆形的山头,故称。在这两处景点都以其非常奇特的景观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的游人前来参观。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有植物480种、爬行动物70种、哺乳动物40种,大约有150种鸟在这里栖息,包括鸸鹋、楔尾雕和吸蜜鸟。爬行动物中最著名的是巨蜥,它的体长可达2.5米。皮呈橄榄绿,装点着美丽的花纹。这个地区还有剧毒的褐眼镜王蛇和西部眼镜蛇,长达1.8米,生活在沙丘间的青蛙、蜥蜴、袋鼹以及跳鼠都是毒蛇很容易捕捉的猎物,也是澳大利亚野狗的猎物。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vi)、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viii),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4年扩展范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该公园原名乌鲁鲁国家公园,特点在于其壮观的地质构造,那也是澳大利亚中部广阔的红砂土平原的主要构造。乌卢鲁是一块巨大的独石柱,而卡塔丘塔则是穹顶形巨石,位于乌鲁鲁西部,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上最古老人类社会传统信仰体系的一部分。乌鲁鲁-卡塔丘塔原来的所有者是阿南古土著人。
遗产介绍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 [3-4]于1987年和1994年分别收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公园为澳大利亚土著阿波利基尼人(也有资料称:阿南古土著人)拥有,地处澳大利亚中心,属干旱地区,占地1325平方公里。
独特地理特征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的名字是由两处独特的地理特征组成的:乌鲁鲁巨石与卡塔丘塔。乌卢鲁意为“遮荫之处”,是一座砂岩独石,高高地耸立在平坦的沙原上;卡塔曲塔意为“许多头颅”,如俯视观望,可以看到36个圆形的山头。这两处风景独特,在日升日落时分,它们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其非常奇特的景观吸引着全世界的游人前来参观。
乌鲁鲁-卡塔丘塔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地,它显示了干旱的生态系统所独具的生物多样化现象,特别是爬行动物。此外,该处还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址,是数千年来土著人在丘库帕(法律)的统治下按照传统的阿纳古仪式不断与自然环境进行交流。
乌卢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里,一些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稀有的哺乳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此外公园里还生活着大量的爬行动物,这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这里有植物480种、爬行动物70种、哺乳动物40种,大约有150种鸟在这里栖息,包括鸸鹋、楔尾雕和吸蜜鸟。爬行动物中最著名的是巨蜥,它的体长可达2.5米。皮呈橄榄绿,装点着美丽的花纹。这个地区还有剧毒的褐眼镜王蛇和西部眼镜蛇,长达1.8米,生活在沙丘间的青蛙、蜥蜴、袋鼹以及跳鼠都是毒蛇很容易捕捉的猎物,也是澳大利亚野狗的猎物。
乌卢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内生长着一种猴面包树,也叫澳大利亚瓶树。远远望去,这种形状奇特的树似乎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是插在一个大肚子的花瓶里。瓶子似的大肚子树干直径可达几米,它把多余的雨水吸收贮存,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延续生命,真的是未雨绸缪。同时,猴面包树好像是为游人准备的饮用水,若在沙漠旅行中饮尽了自带的水,又找不到别的水源,那只需用小刀在猴面包树的肚子上挖开一个小洞,水便汩汩流出,喝之顿解干涸疲乏之苦。据说一棵猴面包树的瓶状肚子里装有10 加仑水(1 加仑相当于4.54 升)。
“澳大利亚的红色心脏”——乌卢鲁巨石
乌鲁鲁是一座周长9.4公里、高349米、高高地耸立在平坦沙原上的巨大红色砂岩。当地土著称这块巨石为“乌鲁鲁”,西方人称这块巨石为“艾尔斯”。“艾尔斯”得名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吉尔斯和戈斯两位探险家到此地探险,首次亲眼见到这块巨石的风采,他们即以当时南澳总理艾尔斯爵士的名字为这块巨石命名。乌鲁鲁的地层大约形成于6亿年前。首先是海底堆积的砂砾变成了岩石,随后由于地壳的变动,岩石逐渐开始垂直倾斜。在漫长的时间里,它逐渐风化成为一座岩石山,就像一座沙海中的孤岛。乌鲁鲁巨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巨石,呈椭圆形。长3600米,宽约2000米,高348米,高出周围荒漠平原335米,基围约8800米。岩石光滑,形状有些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乌鲁鲁被称为“澳大利亚的红色心脏”,巨石整体呈红色,突兀在广袤的沙漠上,硕大无比,雄伟壮观,格外醒目。乌鲁鲁巨石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随着阳光方向的变化而显出不同颜色,这是非常少见的自然景观:拂晓时它显出旭日的橙黄色;晨曦的暗影又使它显出赭红;中午时分是一片琥珀色;到夕阳西下变成一片非常壮丽的绯红色,就像正在熊熊燃烧的大煤块。这种奇特的现象是岩石中所含的铁在一定的空气湿度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果。
乌鲁鲁巨石上有许多因风化而形成的奇特洞穴和裂缝。巨大的乌卢鲁独石是平原地区最为壮观的地理特征,而对生活在沙漠的人们来说,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不仅为它的巧夺天工而惊叹,同时还可循着历史的踪迹回到遥远的过去。当地人从乌卢鲁及其周边的大自然中领悟了许多东西,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来自这片土地。乌鲁鲁的洞窟里留下了古代安纳库人描绘的壁画,壁画表现的是流传在安纳库人中的久库鲁巴的故事。久库鲁巴是安纳库人传承下来的关于如何生存的法则。安纳库人的宗教观和人生观都深深扎根于久库鲁巴的信条中,安纳库人的传说也深深地镌刻在乌卢鲁的岩石上。
有“巨人”之称的卡塔丘塔
卡塔丘塔(Kata Tjuta,又称奥尔加山 Mount Olga)是在乌卢鲁西面的岩石圆顶屋,在当地它有“巨人”之称。位于北领地南部内陆的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在当地土著居民皮善朱拉(Pitjantjatjara)的语言中,卡塔丘塔的意思是指“多头之地”,这是此处奇特岩石形态最好的写照。卡塔丘塔是由沉积岩构成的,由于组成岩石的物质比较软,又因为长期遭受风雨的侵蚀,岩石表面被磨蚀,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圆屋脊形状。据传,过去这里是土著人举行祭祀和舞蹈聚会的原始自然图腾之地。
卡塔丘塔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由36块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圆顶石头组成的巨石阵,最高点名为奥尔加山(Mount Olga),海拔1066米,距地面高度546米,这是探险家欧内斯特·盖尔斯(Ernest Giles)为了纪念符腾堡王后奥尔加(Olga)而命名的。
游览卡塔丘塔的主要方式,除了在卡塔丘塔沙丘观景区(Kata Tjuta Dunes Viewing Area)和卡塔丘塔日落观景区(Kata Tjuta Sunset View Area)两个主要的观景区欣赏日出日落和拍照外,还可以通过两条徒步路线进入卡塔丘塔内部。
卡塔丘塔日落观景区(Kata Tjuta Sunset View Area)位于乌鲁鲁巨石(Uluru)的西侧,距离乌鲁鲁最主要的度假村和集散地尤拉拉(Yulara)约35公里车程。
与乌鲁鲁一样,卡塔丘塔也会随著太阳光不同角度的照射,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卡塔丘塔日落观景区可以让游客捕捉到日落馀晖的最佳位置,这里还有一个野餐区,可以一边和家人享用晚餐一边欣赏卡塔丘塔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