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亚琛大教堂 Aachen Cathedral
摘要: 遗产名称:亚琛大教堂
英文名称:Aachen Cathedral
入选时间:1978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vi)
地理位置:N50 46 28 E06 05 04
遗产编号:3
遗产描述:亚琛大教堂(Aachen Cathedral)又名巴拉丁礼拜堂、阿亨大教堂,是德国著名的教堂、现存加洛林王朝建筑艺术最重要的范例,位于德国最西部的城市亚琛市,邻近比利时、荷兰边境,是著名的朝圣地。 ...
遗产名称:亚琛大教堂
英文名称:Aachen Cathedral
入选时间:1978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vi)
地理位置:N50 46 28 E06 05 04
遗产编号:3
遗产描述:亚琛大教堂(Aachen Cathedral)又名巴拉丁礼拜堂、阿亨大教堂,是德国著名的教堂、现存加洛林王朝建筑艺术最重要的范例,位于德国最西部的城市亚琛市,邻近比利时、荷兰边境,是著名的朝圣地。作为查理曼宫廷教堂的亚琛大教堂保留了千年来的历史原貌,核心建筑是夏佩尔宫。夏佩尔宫是当时阿尔卑斯山北部最大的圆顶形建筑,是一座八角形的风格独特的建筑物,装饰华丽。它成功地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拜占庭式建筑及哥特式建筑的艺术风格。夏佩尔宫在欧洲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亚琛大教堂整体结构呈长方形,屋顶为拱形,修建于公元790年到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时代。这座教堂的灵感来源于罗马帝国时代的东方式教堂,在中世纪时夏佩尔宫又添加了许多华丽的装饰。1414年和1884年又分别在两侧建圣坛。1669年加盖拱顶八角形建筑。2014年科学家确认1988年在亚琛大教堂发现的千年遗骨是查理曼大帝遗骨。
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vi),亚琛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座宫殿式教堂整体结构呈长方形,屋顶为拱形,修建于约公元790至800年查理曼大帝执政时期。建造这座教堂的灵感来源于东罗马帝国的教堂,在中世纪又对其进行了扩建。
遗产简介:亚琛大教堂又名巴拉丁礼拜堂,是德国著名的教堂、现存加洛林王朝建筑艺术最重要的范例。她位于德国最西部的历史古城亚琛市,邻近比利时、荷兰边境。是著名的朝圣地。教堂建筑极具宗教文化色彩,这座八角形的建筑物,融合了拜占庭式和法兰克式的建筑风格之精髓,是加洛林朝代文艺复兴的代表性建筑。它的内部结构以日耳曼式圆拱顶为主要特色,用色彩斑斓的石头砌成。礼拜堂高达3.9米,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德国的最高建筑。内部以古典式圆柱为装饰。教堂大门和栅栏则为青铜式建筑,也是现存加洛林朝代惟一的青铜制品,风格古典,据鉴定可能出自伦巴第工匠之手。 [5]
宗教与政治合一的权力象征
亚琛大教堂从十世纪到十六世纪,从936年到1531年的近600年间,是32拉德国国王加冕以及多次帝国国会和宗教集会的所在地。十八至十世纪,这里是国王经常光顾的浴场,二战中,市区部分被毁,战后重建,为一座极富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城市。亚琛大教堂于公元786年开始动工,到公元805年建成,是欧洲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796年查理曼大帝与教皇结盟,征服萨克森人,灭伦巴第王国,并巴伐利亚,远征比利牛斯山以南的阿拉伯人,并设立潘诺尼亚边区和西班牙边区,由罗马教皇加冕称帝,号为“罗马人的皇帝”;版图几与昔日西罗马帝国等同,势力臻于强盛,遂下令著名建筑师奥多建造宫廷教堂,建成后成为王宫建筑群的中心。当查理大帝 (Karl der Große) 于 800 年左右将亚琛 (Aachen) 确立为帝国中心时,这里理所当然变成了新的罗马。 而皇帝行宫中的礼拜堂也成为了宗教中心,这也是如今大教堂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部分。 今天的研究人员认为,这座具有巨大穹顶的八角形建筑只花费了短短十年时间便修建完成,它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建筑风格完美融合起来,赋予了民族团结的美好寓意,堪称大师级的建筑杰作。 当查理大帝于 814 年逝世时,这座行宫礼拜堂就成了他的长眠之地。 他的石棺至今仍停放在哥特式唱诗班大厅里,就在保留至今的皇帝宝座旁边。查理曼大帝希图恢复古罗马的壮业,可是查理大帝死后,三个孙子立即各据一方,形成了后来的法、德、意三国主要的疆域。文化史上把8~10世纪的查理大帝(或称查理帝国)这段时期称为“加洛林王朝”时期。15世纪又增建了哥特式祭坛。近150年来又多次进行大规模修复,但教堂外表的砖石在长期的大气污染下受到损害,教堂中世纪的基础结构也出现了某些风化现象。
当年经常住在亚琛的宫殿里的查理曼大帝为了显示他与罗马帝国皇帝的平等地位,而把亚琛作为第二个罗马。公元785年,他下令建造了亚琛的宫廷礼拜堂,即遗留至今的“亚琛大教堂”,公元 805年亚琛大教堂被定为主教教堂。公元814年,查理大帝遗体葬于亚琛大教堂。墓上有石板墓铭,上方悬有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于1168年所献的青铜枝形吊灯。在哥特时期,教堂又增添了唱诗班席、若干个小礼拜堂和门厅。因弗雷德里希一世把查理大帝归于圣人之列,这里遂成为阿尔卑斯山脉以北著名的朝圣地,每年都有许多朝圣者到这里朝圣。
奥多建造这座教堂时,把欧洲晚期古典主义建筑艺术和拜占庭建筑艺术揉合在一起,使教堂成为一座风格独特的伟大建筑。亚琛大教堂建成后,就被人们视为奇迹,而加以膜拜。同时也表达了西方皇帝试图与东方罗马帝国的皇帝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愿望。大教堂是一件艺术杰作,对古典主义之后形成并繁荣起来的新文化之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直到中世纪晚期,许多皇家建筑都采用了它的模式,在宫廷内建造教堂,成为宗教与政治合一的权力象征。亚琛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就享有盛誉的温泉疗养地,分布了许多在欧洲少见的、具有医疗效果的温泉,查理曼大帝在亚琛营建夏佩尔宫时,就梦想要建成一个罗马般显赫辉煌的城市。中世纪,亚琛已是德国主要的城市之一,是法兰克国王们的常住地,尤为查理曼大帝所喜爱。这座有着巨大圆拱顶的八角形教堂是模仿意大利的圣维塔尔教堂建造的,具有拜占庭建筑艺术风格,整个内部以圆拱顶为主要特色。1350年,宫廷礼拜堂在其西侧新建了一座保存着教会宝物的塔,这些教会宝物中,以圣母玛利亚的圣遗物箱最为著名,传说中的基督、圣母、圣约翰的衣服碎片即装在这个圣遗物箱里。1414年和1884年又分别在两侧建圣坛。1669年加盖拱顶八角形建筑。
夏佩尔宫
作为查理曼宫廷教堂的亚琛大教堂保留了千年来的历史原貌,核心建筑是夏佩尔宫。夏佩尔宫是当时阿尔卑斯山北部最大的圆顶形建筑,是一座八角形的风格独特的建筑物,装饰华丽。它成功地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拜占庭式建筑及哥特式建筑的艺术风格。夏佩尔宫在欧洲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936年到1531年的近600年间,亚琛大教堂是32位德国国王加冕及多次帝国国会和宗教集会的所在地。中世纪虔诚的人们如潮般的涌入亚琛大教堂朝觐,为了容纳更多的人群,又修建了一个唱诗班大厅,在查理曼大帝死后的第600天启用。此后, 这座辉煌的建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接受膜拜 ,亚琛大教堂在历史上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德国UNESCO世界遗产组织将其描述为" 德国建筑和艺术历史的第一象征 ",完整精确地概括了亚琛大教堂的重要价值。
教堂藏品
亚琛大教堂还拥有欧洲最重要的一批教堂珍宝,珍宝馆就位于大教堂回廊中,收藏有来自古希腊罗马晚期和中世纪时期的珍贵文物: 其中包括局部镀金的查理半身像和于公元 1000 年左右制成的洛塔尔圣十字架,这枚十字架如今在重大节日会作为礼拜仪式的圣物向信徒展示。 作为朝圣圣地,亚琛大教堂凭借其保存的圣物自中世纪以来便享有越来越重要的宗教地位。 而作为帝王加冕之地,亚琛在数百年来都一直是世界政治的中心。
教堂内还藏有不少名家制做的宗教艺术品,它们都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其中8世纪福音书手抄本上的画像《圣·路加》和9世纪一部手抄本上的《圣·马可写经图》等,这些画像反映出早期中世纪绘画在人物刻划上的幼稚状态,但也显示了独有的(与拜占廷不同的)民族、民间的特色。按照图案装饰需要而造型的人物,类似原始部落中的偶像,但用了很均齐的圆线求得高度的平衡和对称,不逊色于希腊古典的瓶画和敦煌壁画,创造出想象中的“人”(神)代表物而非生活中的人物,表达出基督教的“神圣激情”。此外,教堂里还有不少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象牙器和金银工艺品。亚琛大教堂的艺术财富被认为是北部欧洲最重要的教会艺术宝藏。
在夏佩尔宫里,陈列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赠送的烛台,陈放在走廊里的是当时查理曼大帝的大理石宝座。唱诗班席里也存放着查理曼大帝的金圣物箱,保存着他的遗物。此外,教堂里还有不少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象牙器和金银工艺品和出自名家之手的宗教艺术品。亚琛大教堂的艺术财富被认为是北部欧洲最重要的教会艺术宝藏。
建筑风格
亚琛大教堂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有许多高耸的尖塔,门洞四周环绕数层浮雕和石刻。该座宫廷教堂整体结构呈长方形,屋顶为拱形,修建于公元790年到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时代。这座教堂的灵感来源于罗马帝国时代的东方式教堂,在中世纪时夏佩尔宫又添加了许多华丽的装饰。亚琛大教堂教堂建筑极具宗教文化色彩,这座八角形的建筑物是加洛林朝代文艺复兴的代表性建筑。它的内部结构以日耳曼式圆拱顶为主要特色,用色彩斑斓的石头砌成。礼拜堂高达39米,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德国的最高建筑。内部以古典式圆柱为装饰。教堂大门和栅栏则为青铜式建筑,也是现存加洛林朝代惟一的青铜制品,风格古典,据鉴定可能出自伦巴第工匠之手。
整座建筑物为加洛林式的八角形建筑,模仿意大利的圣维塔尔教堂建造的,整个内部以圆拱顶为主要特色,具有拜占庭建筑艺术风格。装饰华丽,整个内部结构以圆拱顶为主要特色,是中世纪拱顶建筑的最著名杰作。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西部的“加洛林王朝”和东部的“拜占庭帝国”属于两种类型。加洛林艺术更为粗扩、简洁,煊赫一时并号称崇尚文化的查理曼大帝虽只能读懂日尔曼文和拉丁文,但他较为通情达理,在“破坏圣像运动”波及西部时,查理大帝虽也反对“偶像礼拜”,却鼓励用艺术形象进行装饰,包括教堂中的壁画也同样对待,这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发展无疑提供了契机。殿内陈列着罗马帝国菲特烈一世赠送的烛台。走廊里放着查理大帝的大理石宝座。唱诗班席里存放着查理大帝的金圣物箱,里面有他的遗物。1215年建成的查理曼教堂内的石墓置有查理大帝之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