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

在2024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文化遗产联盟成员,与合作单位共同在会场设立主题特展。展览聚焦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领域融合,展示了我院在文化遗产领域应用的最新技术、成果经验和特色亮点,吸引了与会各方的关注。

在大会的分论坛上,曹劲院长作题为《数字赋能文物,智慧守护遗产》的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我院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考古调查与发掘、文物保护修缮、线性文化遗产调查与活化利用等领域的成果与经验


本次年会,我院深入探索遗产保护中的数字化、智慧化,结合“南海I号”沉船发掘数字化、西樵山采石场遗址、岩山寨遗址、连州慧光塔与五显宫修缮设计、南粤古驿道等多个实例,通过数字化空间信息多元技术应用展现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化、故事化可视化创新成果。

在水下考古调查及发掘的过程中,我院综合运用传统测量、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水下声呐扫描、遥感测量等先进数字化技术手段采集文物数字信息,并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知识化的应用与管理。西樵山古采石场水下考古调查和测绘是国内首个洞室水下考古调查测绘项目,攻克水面光学测绘数据与水下声学测绘数据融合的难题,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经验,为洞室水下考古创建新的工作模板,标志着广东水下考古的成熟走向创新。“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宋代沉船,考古发掘项目运用传统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遥感测量等空间信息技术,获取文物古迹等要素的信息化数据,实现“南海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全过程的精确测量和数字化记录。

在文物保护修缮领域,我院创新地运用了多源数字化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测绘精度和工作效率,克服了传统测绘难以精确测量建筑结构损伤和残损病害等问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慧光塔项目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得精细化三维实景模型,提供现场工作难以观测的视角,助力精准判断塔身倾斜状况和残损病害。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五显宫和南江流域传统村落调查项目整合三维实景模型、材质残损分析、病害检测等多源数据,搭建历史建筑信息模型,创建遗产保护数据库,也为后续修缮工程与活化利用提供广泛的科学数据和应用资源。

我院在遗产保护数字化、智慧化领域持续探索,成果显著。今年我院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时空数智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4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院自2018年以来在数字测绘领域第三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印证了我院在遗产保护数字化、智慧化领域持久的探索和成就。未来,我院将一如既往,挖掘尘封的历史,探寻文明源点的真相,积极探索与实践科技创新带来的新路径,承担好中华文明守护和传承的历史责任。

蔡凌所长为自然资源部等领导讲解


供稿:办公室

编辑:文物信息中心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