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封开簕竹口遗址

摘要: 封开长簕竹口遗址工作时间:1995年12月工作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封开县博物馆簕竹口遗址位于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簕竹管理区办事处北约百米,贺江(西江支流)东岸的台地上,高出河床约14米。发现于1984年,后经多次复查。1995年12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封开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60平方米。 地层共9层,其中第1 ...
封开长簕竹口遗址

工作时间:1995年12月

工作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封开县博物馆

簕竹口遗址位于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簕竹管理区办事处北约百米,贺江(西江支流)东岸的台地上,高出河床约14米。发现于1984年,后经多次复查。1995年12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封开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60平方米。

地层共9层,其中第1~6层为历次洪水的淤积层及人类扰乱层,第7~9层为文化层,以第8层最厚,且遗物最丰富。文化层距地表最浅1.2、最深5.3米。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石料和少量陶片。

陶片以褐陶为主,约占70%,其余为红陶和灰陶,各约占15%。陶片均为夹砂陶,砂粒较粗。陶片厚薄不均,纹饰以绳纹或粗绳纹最多见,粗绳纹陶片较厚,细绳纹陶片较薄。另有极少量的篮纹和素面陶片。器形仅见釜、罐。簕竹口遗址出土的石器,原料直接取自贺江中。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砾石石料,石器有锛、斧、刀、凿、锤、砺石及毛坯等。

簕竹口遗址可以分为两期:第9、8两层为第一期,第7层为第二期。第一期所饰绳纹较粗,杂乱,纹饰及于唇缘。篮纹只见于本期。器物胎壁较厚,贴塑法造成的胎壁分层现象较多见。羼和料以石英粒为主,且较粗。第二期的绳纹较细,纹饰退至颈部以下。器物胎壁相对较薄,羼和料已极少见到石英,而代之以类似蚌壳末的白色粉砂岩粒。第二期石器数量和种类都较一期少。

簕竹口遗址是一处石器制作点,其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前,距今6000年以上。

簕竹口遗址地层剖面图

簕竹口遗址出土石器



资料来源

[1]冯孟钦、吴海贵:《封开县簕竹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6》,文物出版社,1998年。

[2]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封开县博物馆:《广东封开簕竹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7期。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