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Gusuku Site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Kingdom of Ryukyu

摘要: 遗产名称: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Gusuku Site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Kingdom of Ryukyu入选时间:2000年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vi)地理位置:N26 12 00.00 E127 40 60.00 (Tamaudun 玉陵)N26 12 00.00 E127 40 60.00(Sonohyan-utaki Ishimon 园比屋武御岳石门 )N26 41 45.70 E127 55 11.90 (Nakijin-jô site N
 遗产名称: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
Gusuku Site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Kingdom of Ryukyu
入选时间:2000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vi)
地理位置:N26 12 00.00 E127 40 60.00 (Tamaudun 玉陵)
N26 12 00.00 E127 40 60.00(Sonohyan-utaki Ishimon 园比屋武御岳石门 )
N26 41 45.70 E127 55 11.90 (Nakijin-jô site Nakijin-son, Kunigami-gun 今归仁城迹)
N26 25 19.20 E127 44 06.10 (Zakimi-jô site Yomitan-son, Nakagami-gun 座喜味城迹 )
N26 20 03.20 E127 52 51.10 (Katsuren-jô site Katsuren-chô, Nakagami-gun 胜连城迹)
N26 17 18.80 E127 48 34.00 (Nakagusuku-jô site Kitanakagusuku-sonNakagusuku-son,)
Nakagami-gun(both Okinawa Pref. 中城城迹)
N26 12 00.00 E127 40 60.00(Shuri-jô site 首里城迹)
N26 12 00.00 E127 40 60.00(Shikinaen 识名园)
N26 09 40.30 E127 48 24.10 (Sêfa-utaki Chinen-son,Shimajiri-gun 斋场御岳 )
遗产面积 : 54.9 ha
缓冲区面积: 559.7 ha
遗产编号:972
遗产描述
琉球王国是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名,位于中国台湾东北和日本九州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总面积大约为3600平方公里。1879年(清光绪五年,日明治十二年)日本兼并琉球,废除琉球藩,编入鹿儿岛县,同年以琉球之地设置冲绳县,判决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后派人毒杀身亡,琉球王国至此正式覆亡。
琉球王国是指日本冲绳岛南部的古迹群,包括琉球国的城墙遗迹、古城以及王陵等。在琉球语中,指的就是城堡或堡垒。该遗址展示了琉球王国500多年的历史(公元12世纪至17世纪),雄伟的城堡遗址体现了那个时期琉球王国的社会结构,而岛上的宗教圣地则讲述着一种古代宗教延续到现代的变迁。在那500年中,琉球群岛王国广泛地与外界进行着经济和文化交流,从而造就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存。琉球式城堡既具有农业中集村的特征,但也具有城堡应有的防御功能。此外,列为世界遗产范围的还有御岳。御岳是琉球特有的一种宗教设施,祭拜的是当地神话中的神及祖先。
200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ii)(iii)(vi),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i):琉球岛上保存下来的众多文物古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几个世纪以来琉球岛一直是中国、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中心。
遴选依据标准(iii):在周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治环境影响下,琉球王国逐步形成并发展了一套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
遴选依据标准(vi):琉球群岛的宗教遗址是当地特有的文化现象,根源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琉球祖先的图腾崇拜。同其它世界宗教一样,琉球群岛的独特宗教信仰流传至今。
委员会评价
该遗址展示了琉球王国500多年的历史(公元12世纪至17世纪),雄伟的城堡遗址体现了那个时期琉球王国的社会结构,而岛上的宗教圣地则讲述着一种古代宗教延续到现代的变迁。在那500年中,琉球群岛王国广泛地与外界进行着经济和文化交流,从而造就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存。
遗产介绍
该遗产由分布在冲绳本岛上的九处遗迹组成,是琉球王国文化的象征。这些遗迹都位于冲绳本岛,可以从首府那霸搭乘巴士、开车或搭乘单轨电车前往。踏进色彩亮丽的城堡,漫步在曾被认为坚不可摧的御城石墙后,可参观琉球王室最后的安息地。12 世纪时,冲绳各地建立起独裁政权,进而出现了名为"御城"的城堡式建筑。这种建筑不同于入选世界遗产地的姬路城,更像是被坚固的石墙所包围的堡垒。这些政权在 14 世纪合并成三个县,并最终在 1429 年建立了琉球王国。当时,琉球王国的象征首里城成为了唯一的御城。
琉球岛上保存下来的众多文物古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几个世纪以来琉球岛一直是中国、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中心。在周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治环境影响下,琉球王国逐步形成并发展了一套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琉球群岛的宗教遗址是当地特有的文化现象,根源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琉球祖先的图腾崇拜。同其它世界宗教一样,琉球群岛的独特宗教信仰流传至今。2000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WHC)上,琉球王国的八处遗址(位于冲绳首府那霸附近)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点分布
首里城迹(Shuri Castle Site):位於琉球群島的沖繩島內南部,那霸市以东一座琉球式城堡,从15世纪至19世纪是琉球国的都城所在地和王宫。首里城确切创建年代尚未可考。根据近年考古发掘推定,在三山时代(11世纪 - 14世纪),首里曾是中山王国(首里按司)都城所在地。1426年首里按司尚巴志统一三山、建立琉球国后,以首里城成为王城。第二尚氏王朝亦以此为都城,其国王尚真曾对首里城加以扩建。此后450余年间,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的都城所在,也是琉球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的中心。
首里城建在海拔 120 米的高地上,四周被石墙环绕,俯瞰着那霸市。东西长约350米,南北约200米。城池北为末吉山、虎头山、弁之岳,南为金城川和识名丘陵,城下为市区。首里城正殿是琉球最大的木造建筑物,有三层,宽29米,进深17米,高约16米,十一间七进,前面有五间一进的抱厦,重檐歇山頂中央为唐破风。一层内部国王御座上方的牌匾为清朝康熙帝所赐,上书“中山世土”四字。正殿的基石是用从中国进口的的大青石建造的。王宫正殿一层 “下库里”为国王日常理政之处。中央为国王御座(御差床)。二层大库里,为禁止国王之外的男子入內的房间。在这里举行为琉球国以及王族祈福的仪式。中央是国王的寝室,设有宝座(御差床)和御床,右侧小间为王妃寝室。三层“小屋里部屋”,通风用。
在这座城堡里,有着各种醒目的亚洲文化元素,反映出当时琉球王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龙纹和朱漆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屋顶的结构则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首里城在二战时遭到毁坏,所以目前大部分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直到 1992 年才完工。
今归仁城迹(Nakijin Castle Site):别名北山城是位于冲绳县今归仁村的城堡遗迹。为14世纪琉球王国三山时代中的三山之一北山王的居城。南北长350米,东西宽800米,面积37000平方米。为冲绳县最大级别的城堡。在城内发现了大量中国和东南亚生产的陶瓷器物,从中可看出该城昔日的繁荣。
座喜味城迹(Zakimi Castle Site):位于今冲绳县中头郡读谷村。约建于1416年至1422年之间。座喜味城扼守中山通往北山的要道,为当时重要御城之一。其城门的弓部用楔石建成。该城约于16世纪左右废弃。冲绳岛战役前,日军将座喜味城遗址作为炮台来对抗美军的进攻;战后又被美军改建为雷达基地。这都对座喜味城遗址造成了破坏,致使一部分城墙被毁,现已被修复。
胜连城迹(Katsuren Castle Site):位于今冲绳县宇流麻市胜连半岛南部的丘陵上。胜连城分为南城、内城、北城三个区域,约建于13至14世纪之间,由茂知附按司所筑。后来茂知附按司为部将阿麻和利所杀,阿麻和利成为新的胜连城城主。阿麻和利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尤其是与奄美大岛、中国、日本的贸易,并从中国引进先进技术。胜连城成为东洋贸易的转口港,并成为当时琉球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城内出土了大量元代的瓷器,反应了当时胜连城重要贸易中转港的地位。1458年,阿麻和利兴兵造反,被尚泰久王派人攻灭。他死后,胜连城被废弃。在登录的所有御城遗迹中,胜连城的历史最为悠久。
中城城迹(akagusuku Castle Site):位于今冲绳县中头郡中城村西北、北中城村南部的高约160米的丘陵上。现在已无法估计当时的筑城规模。中城城具体建筑的年代不详,约建于14世纪后半叶,该城是琉球第一尚氏王朝时代护佐丸的居城。中城城位于今中城村该城位于当时重要的贸易港口屋宜港约2公里处,西侧接近东中国海,东侧靠近中城湾,为当时琉球较繁荣的城市之一。同时中城城扼守北山地区通往首里城的要害,为中山地区的重镇之一。近年来,在城中发现大量14世纪后半叶至15世纪初半叶的中国青瓷器,以及明代鸟铳的弹药。
识名园 (Shikinaen):Shikinaen 又称识名之御殿,是琉球园林之一,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识名,占地约4万2千平方米,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室的离宫和接待中国派遣之册封使的地方,由于座落于首里城之南约1.56公里,别称南苑。识名园为一回游式园林,游人沿路走动会看到不同的景物。庭园建筑风格糅合中国传统建筑和琉球本土独特的建筑样式。庭园以心字池为中心,四周错落木建筑、拱桥、凉亭及树林。
玉陵(Tamaudun):又称玉御殿或灵御殿,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历代国王的陵墓。位于现冲绳县那霸市首里金城町。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第三代国王尚真王(1477年至1526年在位)为改葬其父尚圆王而修建,是琉球最大的破风墓。
园比屋武御岳石门(Sonohyan-utaki Ishimo):位于现在冲绳县首里真和志町,守礼门的后方。园比屋武御岳建立于1519年,由八重山竹富岛的石匠西塘奉尚真王之命建造。此后,每当琉球国王出城巡游之前,必然要到园比屋武御岳进行参拜,以祈求旅途顺利。园比屋武御岳于1945年冲绳岛战役中被毁,后于1957年复原。 斋场御岳(Sefa-utaki):位于今冲绳南城市(旧知念村)的史迹。为15世纪-16世纪琉球王国尚真王时代的御岳,由国家的最高神职闻得大君管理。斋场御岳是琉球国时期最高级御岳,祝女可以在斋场御岳的三库理遥拜琉球神道的最高圣地久高岛。 
发展历史
琉球岛诸多文物古迹和遗址证明了琉球群岛已有五百年多年的历史。琉球古国的遗址废墟,占据了琉球群岛的制高点,是古代历史琉球古国社会结构的见证;而岛上的宗教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是古代宗教形式流传至今的沉默证据。琉球群岛独特文化的产生说明了古代琉球王国同其它地区和国家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琉球古国,现在的冲绳群岛,作为古代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枢纽,在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兴盛一时。国际贸易的繁荣带动了物质和文化两方面的交流,创造了冲绳独特的多样化的文化。古代琉球独特文化的象征之一是石头建筑,在冲绳处处可见,尤其集中在古建筑遗址。城堡建于14世纪末叶琉球王国开始统一,到18世纪琉球王国建立巩固的政权。
1372年,明洪武帝曾派使者到琉球访问,册封琉球国王。从此,琉球每年派船向中国纳贡,返航时购回大量商品,转卖他国,从中获利后,又将购进的各国物品出口给中国。这样琉球国发展成典型的中继贸易国。其贸易范围从东亚到东南亚,从而广泛地开拓了海外贸易。这期间,由于琉球没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请中国派遣许多有学之士,在对外关系、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从事着各方面的活动,形成了支撑琉球的英才集团,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福建省,居住在冲绳那霸港附近的久米村,被人们称为“闽三十六姓”。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要求琉球停止接受清朝的册封和对清的朝贡关系,遭到琉球的反对。1879年3月,日本以武力胁迫强改琉球为冲绳县,从而断绝了中、琉500年的外交关系,吞并了琉球。
琉球国最初是指历史上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又称南山)、中山、山北(又称北山)三个国家的对外统称,后来指统一的琉球国(1429年至1879年)。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和日本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和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日本的入侵,1609年,萨摩藩入侵并在一个时期内控制琉球国北部,此时的琉球国仍然对中国朝贡。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1879年3月30日,日本兼并琉球王朝,琉球国灭亡。大部份国土改设为冲绳县,北部诸岛则划入鹿儿岛县。
首里城墙遗址琉球国位于散布在台湾岛东北和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包括琉球群岛中的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和奄美诸岛,总面积大约为3500平方公里,西侧是中国东海,东侧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屿是冲绳诸岛中的冲绳岛(即大琉球岛),面积约1210平方公里。1609年(明神宗万历37年,日本庆长14年)日本萨摩藩入侵之后,琉球国被迫把北方的大岛、鬼界、度姑、永良部、由论五岛让给萨摩藩管理。北方领土开始形式共管,日本占领的独特局面。
琉球国的都城为首里,在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历代琉球国王及王族居住和处理政务的首里城和其他琉球文化遗迹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琉球早期的历史无考。按照有关琉球的记载,至迟在12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按司时代。12世纪琉球开始出现了国家,史称三山时代,到15世纪被统一为琉球王国。19世纪被并入日本。琉球国自古以来与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保持紧密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