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大蓝山山脉地区the great blue mountains area
摘要: 遗产名称:大蓝山山脉地区 the great blue mountains area入选时间:2000年遴选依据:自然遗产(ix)(x)地理位置:S33 42 00 E150 00 00遗产编号:917遗产描述大蓝山区(GBMA)是一个遍布深下切沟壑的砂岩高原,包括103万公顷的以桉树为主的植被景观,该地距澳大利亚东南部最大的城市悉尼只有104公里。大蓝山区由八个相邻的自然保护区组成,是澳大利亚最大和最 ...
遗产名称:大蓝山山脉地区 the great blue mountains area
入选时间:2000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ix)(x)
地理位置:S33 42 00 E150 00 00
遗产编号:917
遗产描述
大蓝山区(GBMA)是一个遍布深下切沟壑的砂岩高原,包括103万公顷的以桉树为主的植被景观,该地距澳大利亚东南部最大的城市悉尼只有104公里。大蓝山区由八个相邻的自然保护区组成,是澳大利亚最大和最完整的受保护的丛林地带之一。该自然遗产的地质和地貌包括300米的悬崖、槽峡谷和瀑布,为这些具重要的生物价值的区域提供浑然天成的条件和视觉背景。 该自然遗产包括可容近450万人的一大片荒野。 除了观赏该遗产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外,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游览、体验的内容,包括土著人和欧洲定居者后裔的文化、地貌多样性、瀑布·、旷野漫步、体验自然美。
2000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产(ix)(x),大蓝山山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然遗产遴选依据(ix):
范围更广的蓝山山脉是包括范围较小的桉树进化和适应的典型区域和澳大利亚大陆以桉树为主的植被区域。该区域包含开阔、平衡的桉树生存环境,如潮湿和干燥的硬叶林和小桉树荒地,以及局部沼泽、湿地和草地。 它是澳大利亚硬叶植物群多样化的中心,对了解桉树进化和辐射的诸多重要信息有帮助。以桉树为主的生态系统中动态过程的代表性例子涵盖了桉树、下层树种、动物群、环境和火灾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 该遗址包括对地球植物生命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始物种,如生存环境严格受限的瓦勒迈松(Wollemia nobilis)和蓝山松(Pherosphaera itzgeraldii)。 这些植物是地质年代古老的、有冈瓦纳亲缘关系的残余物种的代表,它们在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幸存下来,并揭示了冈瓦纳分类群与属种繁多的硬化植物群的极不寻常的共生。
自然遗产遴选依据(x):
该遗产包括一个重要的生境和植物群落多样性,所有这些支撑其全球重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52个植物科,484属和c.1500种)。澳大利亚大陆生物多样性的很大一部分,特别是硬叶植物群,生长在该地区。 以高大的物种多样性为代表的植物科包括桃金娘科(Myrtaceae)(150种)、豆科(Fabaceae)(149种)和山龙眼科(Proteaeceae)(77种)。 而占澳大利亚大陆主要地位的桉树属种在这里有90多种(占全球总数的13%)。 此地见合欢属(豆科)64个种。 该处还包括具有冈瓦纳亲缘关系的原始和残余物种(Wollemia、Pherosphaera、Lomatia、Drachylum、Acrophylum、Podocarpus和Atkinsonia),并庇护了许多具有保护意义的植物,如114种本地区特有物种和177种濒危物种。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和栖息地支持400多个脊椎动物种群(其中40个物种濒危),其中大约52种哺乳动物、63种爬行动物、30多种青蛙和三分之一(265种)的澳大利亚鸟类。该地区还生活着鸭嘴兽和针鼹鼠等惹人喜爱的脊椎动物。 虽然未做无脊椎动物方面的详细统计,估计有120种蝴蝶和4000种飞蛾,以及大量的洞穴无脊椎动物群(67个种属)。
世遗评价
大蓝山山脉地区占地103万公顷,由砂岩高原、悬崖和峡谷构成,大部分被温带桉树林覆盖。这一遗产地有八个保护区,展示了澳洲大陆在冈瓦纳(Gondwana)分离后桉树种群进化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大蓝山山脉地区共有91种桉树,因而这一地区也以其桉树结构和生态多样性以及栖息物种的丰富性而著名。同时,这一地区还充分展示了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有占世界数量百分之十的维管植物以及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包括当地堪称活化石的物种,例如生存范围非常有限的瓦勒迈松。
遗产简介
大蓝山山脉地区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为大分水岭支脉,距悉尼以西约65公里处。大蓝山山脉地区占地10300平方千米,内有砂岩高原、悬崖和峡谷地貌,大部分被温带桉树林覆盖。自然保护区由八个受到重点保护的区域构成,这些区域分别展示了澳洲大陆冈瓦纳分离后桉树种群的进化适应性和多样性。
在大蓝山山脉地区内共有91种桉树,从桉树的全球分布来看,在同一地区出现如此复杂的结构和生态多样性,对于桉树来说是非常罕见的。大蓝山山脉地区内有占世界数量百分之十的维管植物,还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是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的又一完美体现。该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物种包括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堪称“活化石”的进化残遗动植物,比如只在很小的特定区域内可以生存的梧莱米松树。在保护区还发现了几种进化的古代遗留物种,这些物种现在非常稀少,只能在很小范围的地区内寻觅到。
大蓝山名字的来历
大蓝山山脉地区以格罗斯河谷为中心,从东向西倾斜,东部最高点海拔1070米,西部山峰高360~540米。蓝山地层由三叠纪块状坚固砂岩组成,峰峦陡峭、涧谷深邃。山上生长着各种桉树,满目翠蓝。桉树是常绿乔木,树干挺拔,木质坚硬,含有油质,可以提取挥发油,其挥发的油滴在空气中经过阳光折射呈现蓝光,因而得名蓝山。
蓝山曾经是当时欧洲移民向西推进的障碍,公元1813年欧洲人布拉斯兰·劳森历经艰险跨越山区到达内地,在山入口处种植纪念树,至今残干尚存,是拓荒者遗迹之一。此地亦是早期流放囚徒的场所,1831 年由囚徒修建的哈特利法院遗址尚存,内有当年警察的徽章、通缉犯人的公告、刑椅、绞架以及牢房等。
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大蓝山的气候宜人,曲径旖旎。在溪谷里藏有瀑布、深潭、岩洞、隧道和各种珍奇漂亮的动植物。著名旅游景点有高450米的三姊妹峰、吉诺蓝岩洞、温特沃思瀑布和鸟啄石等名胜。
三姊妹峰是蓝山的标志性景观。大约16000年前,这里的地质因为火山爆发而变化活跃,后来又经过长年岁月的风雨侵蚀,形成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和山峰。著名的“三姐妹峰”是位于贾米森谷谷底三块酷似人形的岩石。三座岩石分别高922米,918米和906米。据当地土著人的传说,三位漂亮的姐妹和她们做法师的父亲曾经在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为了躲避魔鬼的袭击,法师把女儿们变成石头藏了起来,而把自己用法力变成琴鸟逃进山洞,但变成琴鸟的法师却再也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模样,女儿们也永远都无法恢复人身。今天,再也不可能看到变回人形的三姐妹,但很可能有机会看到树梢上歌唱的琴鸟。
大蓝山植物特征
大蓝山自然保护区在桉树发育过程的分类学、形态学和生态多样性等研究方面还起到了一个特殊的作用,是观察植物生命进化的一个典型范例。一些罕见的和地方性的种属群,包括的遗迹植物群,如瓦勒迈松,也出现在这里。随着更多物种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继续揭示该地区丰富的科学价值。
澳大利亚的桉叶植物在冈瓦纳大陆分离后显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进化能力,具有很高的认知研究价值。蓝山地区拥有适合桉叶生长的各种典型生长环境,包括了各种干、湿硬叶植物生长地、小有加利树生长的旷野荒地,以及蓝山特有的沼泽、湿地和草地。这里有90类桉叶植物(全球桉叶种类的13%)和所有4种桉叶植物。蓝山地区的植物非常具有地域性,有114类具有明地域特征的植物和120种国家稀有植物和濒危植物。在蓝山还发现了几种进化的古代遗留物种,这些物种现在非常稀少,只能在很小范围的地区内寻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