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蒂瓦纳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Tiwanaku: Spiritual and Political Centre of the Tiwanaku Culture
摘要: 遗产名称:蒂瓦纳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Tiwanaku: Spiritual and Political Centre of the Tiwanaku Culture入选时间:2000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地理位置:S16 33 30 W68 40 40.008遗产编号:567rev遗产描述蒂瓦纳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是古拉丁美洲印第安王国的首都,当时这一强大的帝国统治了南安第斯山脉及之外的广阔地区。公元500年至900年间 ...
遗产名称:蒂瓦纳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
Tiwanaku: Spiritual and Political Centre of the Tiwanaku Culture
入选时间:2000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
地理位置:S16 33 30 W68 40 40.008
遗产编号:567rev
遗产描述
蒂瓦纳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是古拉丁美洲印第安王国的首都,当时这一强大的帝国统治了南安第斯山脉及之外的广阔地区。公元500年至900年间,蒂瓦纳科城达到了鼎盛时期。蒂瓦纳科古城是公元400年玻利维亚人在的的喀喀湖边建造的。遗址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阿卡帕纳金字塔(Akapana),这是遗址中最长的建筑。二是旁边的大卡拉萨萨亚神庙,它是蒂瓦纳科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三是太阳门;四是位于一座巨大的庭院中央的石墓宫地墓。普马彭谷神庙(Puma Punku)大约建立于距今2万年前,已经倒塌,目前该处只剩下遍地的巨石碎片,每块巨石重约几百吨,被切割得非常光滑整齐,甚至能割手,要打磨就必须是金刚石。巨石上有深度一致的几毫米深的凹槽,这些凹槽形成的线是笔直的。从已经倒塌的痕迹来看,神庙的建筑结构像搭积木一样,用巨型石块建成,这些石块非常坚硬,石块间连接处就像一个凸起一个凹槽连接起来。在遗址附近有一块表面非常光滑正方形石板,经过万年没有一点破损。以现代人的观念,在那个年代无法搭建起这种天衣无缝的巨石建筑。
200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蒂瓦纳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机构评价
蒂瓦纳科城(Tiwanaku)是古拉丁美洲印第安王国的首都,当时这一强大的帝国统治了南安第斯山脉及之外的广阔地区。公元500年至900年间,蒂瓦纳科城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地区的文明与美洲其他地方的古拉丁美洲帝国文明有所不同,其历史遗迹证明了这一文明在文化和政治上的重要性。
遗产简介
玻利维亚蒂瓦纳科遗址是蒂瓦纳科文化的宗教、政治中心,蒂瓦纳科在古印第安语中是“创世中心”之意,大批宗教建筑、绘画雕刻以及高度发展的古印第安文化都集中在此。蒂亚瓦纳科遗址是玻利维亚印第安古文化遗址,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与秘鲁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以南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古城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古代印第安人的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蒂亚瓦纳科(Tiwanaku),西班牙语拼写为Tiahuanaco或Tiahuanacu,在古印第安语中是“创世中心”之意。
蒂亚瓦纳科文化与的的喀喀湖关系密切。的的喀喀湖为蒂亚瓦纳科文化的发展与昌盛提供了灌溉和饮用水源。的的喀喀湖海拔3810米,是全世界最高的通航水域。湖泊周围是贫瘠干冷的高原,树木不生,凛冽的寒风中看到的只有岩石和耐寒的野草,荒凉无比。这种想象一直延伸到远处山脉的边缘。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在这样荒凉贫瘠、难以为众多人口提供自然资源的地区,重达100多吨的太阳门和另外一些建筑应是一处宗教圣地,而不是所谓的城市中心。
蒂瓦纳科的组成
遗址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阿卡帕纳金字塔,这是遗址中最长的建筑。二是大卡拉萨萨亚神庙,它是蒂瓦纳科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三是“太阳门”;四是位于一座巨大的庭院中央的石墓宫地墓。“太阳门”是该遗址中最著名的古迹。门是用一整块巨大的岩石雕凿而成,门框的上下左右均布满了轮廓清晰、刀法雄健的石雕神像和各种花纹图案。太阳门上端正中部分有一个维拉科查太阳神像的浮雕。太阳门上的雕饰最集中地反映了蒂瓦纳科文化的艺术特色。蒂瓦纳科是一座建立在高山上的石城,从残存的遗迹还可看出,那原是一座坚固而庞大的城池,建筑宏伟而又谨严,四周由巨大石块砌成的高高的城墙,宽阔的石阶通向雄伟的城门,每个城门都用整块的巨石凿成。 [8]考古学家还在巨石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些小金属钉,其作用是固定石头,据推测,这些金属钉是把金属熔化后再倒入凿出来石头模子中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