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知床半岛(Shiretoko)
摘要: 遗产名称:知床半岛(Shiretoko)入选时间:2005年遴选依据:自然遗产(ix)(x)地理位置:N43 56 58 E144 57 57遗产编号:1193遗产描述知床半岛位于北海道岛的东北部,濒临鄂霍次克海,是全球纬度最低、且有海冰现象的海域。半岛长约63公里,尖端的知床岬,阿伊努族语“siruetoku”是大地尽头的意思,如同其名,人迹罕见保持原始面貌,因此被称为“日本 ...
遗产名称:知床半岛(Shiretoko)
入选时间:2005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ix)(x)
地理位置:N43 56 58 E144 57 57
遗产编号:1193
遗产描述
知床半岛位于北海道岛的东北部,濒临鄂霍次克海,是全球纬度最低、且有海冰现象的海域。半岛长约63公里,尖端的知床岬,阿伊努族语“siruetoku”是大地尽头的意思,如同其名,人迹罕见保持原始面貌,因此被称为“日本最后的秘境”。长期以来,活跃的海洋运动和火山活动,造就了这里奇特的自然生态景观。硫黄山是半岛中的活火山,火山活动还在持续。整座半岛在蓊郁茂密的原始林内,栖息着许多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平地是虾夷松、椴松原生林,水楢、岳桦树林遍布于山腰,标高600公尺以上的森林界限是伏地松及高山植物带。罗臼岳的登山步道,每到夏季高山植物百花怒放。灰熊、虾夷鹿、北狐狸、岛猫头鹰等珍贵的野生动物在这保留原始风貌的自然乐园中自由的生息繁衍。早在1964年,知床半岛就被确立为日本国立公园,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范围包括了知床半岛和距海岸3公里内的海域,共计7.1万公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入选评语上称其为“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结果的稀缺生态区”。
2005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x)(x),知床半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x):知床提供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以及特别的生态系统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突出例子,这种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北半球最低纬度季节性海冰形成的影响,在这里比在其他海冰地区发生得更早。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说明了生态过程,它们依靠融化的海冰提供的营养物质生长,并从深海通过洋流循环进入生态系统。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开始的食物网包括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形成了海洋、河流和森林的动态生态系统。
遴选依据标准(x):知床半岛对一些海洋和陆生物种特别重要。综合来自大陆的北方物种和来自本州的南方物种,这片土地支持一系列的动物物种。这些物种包括一些濒危的和特有的物种,如布鲁尼斯顿鱼鸮和植物物种北野堇菜。这里是世界上棕熊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是全球濒危海鸟的栖息地,也是全球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世遗评价
知床半岛位于日本最北部的岛屿北海道的东北部,包括半岛中部到其顶端(知床岬)的陆地部分和周围海域。它是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受季节性海冰形成极大影响的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突出典范。对许多海洋性和陆地物种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这些物种中,有些是濒危和地方性的,例如毛腿渔鸮和知床堇植物。对于受到威胁的海鸟、候鸟、大量鲑类物种及包括北海狮和某些鲸类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而言,知床半岛在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遗产介绍
知床半岛位于日本北海道。在2005年7月17日南非德班召开的第29次世界遗产会议上,知床成为新的世界自然遗产。知床半岛位于北海道岛的东北部,濒临鄂霍次克海。这里是全球纬度最低、且有海冰现象的海域。长期以来,活跃的海洋运动和火山活动,造就了这里奇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半岛的西海岸是延绵不断的陡峭悬崖绝壁地形,造就了河川从高处直泻入海的奇特瀑布景观。栖息于此的海鸥、岩燕、尾白鹫、大鹰等飞禽,以及海狮、海豹等动物,是知床国立公园的一大特色。
知床国立公园为日本北海道知床半岛上的国立公园,面积386.33平方千米。于1964年6月1日成为国立公园。范围跨越斜里郡斜里町和目梨郡罗臼町,以保持原始性为目的的知床国立公园,仅在半岛基部的海岸线铺设道路,登山道及半岛先端几乎都无法通行,仅能利用海上的观光船一窥知床半岛的自然景观。公园多数区域为原生林所覆盖,并有棕熊、北海道狐狸、虎头海雕、白尾海雕、海豹等野生动物。主要景点包括知床五湖和知床岬,同时每年1月到3月间在岸边有流冰景观。对于观光客而言,知床半岛最著名的景色要数知床八景——双美瀑布、展望台、夕阳台、乙女瀑布、知床五湖等。
“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结果的稀缺生态区”
“知床”一词源于当地土著居民阿伊努人的语言,意为“大地的尽头”。早在1964年,知床半岛就被确立为日本国立公园,2005年,选世界自然遗产的范围包括了知床半岛和距海岸3公里内的海域,共计7.1万公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入选评语上称其为“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结果的稀缺生态区”。知床半岛申遗成功的原因,首先当数这里奇幻的流冰现象。冬去春来,黑龙江的淡水经鞑靼海峡流入鄂霍次克海,断裂的冰块相互碰撞,激起巨大的海流向南移动,到达知床,并在这里与来自太平洋的暖流交汇,形成了壮观的流冰现象。知床半岛也是北极浮冰能够到达的最南极限。
另外,知床半岛的野生植物非常丰富,从扎根在海洋斜面的自然草原到遍布海岸断崖上的色木槭林。知床半岛的低山带是由水楢、刺楸、水松以及冷杉等枝叶茂盛的大树构成的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带是桦木林,高山带是又矮又密的伏松以及深山赤杨,而分布其间的虾夷小樱和稚儿车(学名:Geumpentapetalum),绽放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构成一片花海。
珍稀动物资源
猫头鹰是鸮形目(Strigiformes)成员的统称,又称长耳鸮、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现存鸟类之一,除北极以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夜间活动,听觉灵敏,依靠捕捉动物活体为食。由于外貌丑陋,叫声凄厉,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因而招致一些人的厌恶,甚至有一些迷信传说,认为它是不吉利的鸟。其实大多数种类几乎专以鼠类为食,是重要的益鸟。猫头鹰是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
海鸥学名:Laruscanus。分类:鸥形目、鸥科、鸥属。外形特征:中等体型(45厘米)的鸥。腿及无斑环的细嘴绿黄色,尾白。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翼镜。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第一冬的鸟尾具黑色次端带,头、颈、胸及两胁具浓密的褐色纵纹,上体具褐斑。第二年鸟似成鸟但头上褐色较深,翼尖黑而翼镜小。
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全身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肢,具锋利爪。后鳍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随年龄变化:幼兽色深,成兽色浅。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海中,脱毛、繁殖时才到陆地或冰块上生活。海豹分布于全世界,在寒冷的两极海域特别多,食物以鱼和贝类为主。海狮、海象是海豹的近亲,它们有耳壳,后肢能转向前方来支持身体。
知床半岛上还覆盖着广袤的原生林,人迹罕至的原生林成了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世界珍稀动物白头雕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仅存活5000多只,其中每年就有2000多只到知床半岛过冬。这里也是日本濒危鸟类岛枭猫头鹰的栖息地。此外,知床半岛海域的海洋浮游生物丰富,这吸引了大批鱼群聚集于此,成为日本著名的天然渔场。而贪恋这里海鲜美食的还有棕熊和海鸬鹚。知床半岛是日本棕熊最多的地方,成群结队的海鸬鹚盘旋在海岸的景象更是当地的代表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