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章丘邢亭山遗址

摘要: 邢亭山遗址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邢亭山村,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属于河边台地遗址。1985年10至11月,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与章丘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约100平方米,发现了商、岳石、龙山和大汶口文化依次叠压的地层关系。从出土遗迹及文物的具体特征来看,邢亭山遗址自大汶口文化晚期一直延续至商代中晚期。其中发现的龙山文化遗迹最为丰富, ...






邢亭山遗址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邢亭山村,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属于河边台地遗址。1985年10至11月,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与章丘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约100平方米,发现了商、岳石、龙山和大汶口文化依次叠压的地层关系。从出土遗迹及文物的具体特征来看,邢亭山遗址自大汶口文化晚期一直延续至商代中晚期。

其中发现的龙山文化遗迹最为丰富,包括33个灰坑和1座墓葬。出土遗物有陶、石、骨、蚌器。陶器一般为快轮制作,部分器物的流、把手、足等为手制,反映出当时陶器制作水平的提高。器物以黑色最为多见,也有灰、白、褐色,素面磨光,部分饰弦纹、乳钉纹等,器型有鬼脸式足鼎、素面鬲、鬶、盆、带流盆、杯、碗、罐、瓮等,类型丰富,造型别致,制作精良,其特征与城子崖遗址下层出土器物基本相同。石器有斧、刀、镰等器形,多为通体磨光,也有器身琢制、在刃部磨光的器物。骨器有锥、针、镞,蚌器有蚌镰等。

在龙山文化研究领域,一般认为邢亭山遗址是一处以典型的龙山文化城子崖类型为主要内涵的遗址,对了解龙山文化城子崖类型的分布领域以及研究该类型遗址的聚落形态、关系及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1995年邢亭山遗址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①严文明:《章丘县邢亭山大汶口文化至商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文物出版社,第135-136页。

②崔大庸、王铁军:《邢亭山遗址》,《济南通史:文物考古与山水园林卷》,人民出版社,第249页。

③何德亮:《山东龙山文化的类型与分期》,《考古》1996年第4期,第63-76页。

文稿:刘丽丽
复审:柴   懿
终审:郭俊峰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