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华松古堡 Hwaseong Fortress

摘要: 遗产名称:华松古堡英文名称:Hwaseong Fortress入选时间:1997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地理位置:N37 16 19.992 E127 0 29.988遗产编号:817遗产描述:华松古堡是李朝 (1392-1910年)后期建于京畿道水原市内的邑城,城墙全长5.52公里,安装了各种在其它城内看不到的军事设施。城墙上方建造了女墙,上面有多个射击口,可以既掩护自身,又能监视和攻击敌 ...
遗产名称:华松古堡
英文名称:Hwaseong Fortress
入选时间:1997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
地理位置:N37 16 19.992 E127 0 29.988
遗产编号:817

遗产描述:华松古堡是李朝 (1392-1910年)后期建于京畿道水原市内的邑城,城墙全长5.52公里,安装了各种在其它城内看不到的军事设施。城墙上方建造了女墙,上面有多个射击口,可以既掩护自身,又能监视和攻击敌人。这座巨大的墙,延伸了将近六公里,装有四个门并配有堡垒、炮台和其它特色建筑。华松古堡的建立证明了朝鲜王朝对抵御外来入侵、加强军事防御的高度知觉。华松古堡是朝鲜建筑史上的一项杰作,为抵御外部侵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朝鲜李氏王朝国王李祘在公元18世纪末将其父亲的陵墓迁移到水原后,他依照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军事建筑方式在陵墓四周修建了防御工事,这种防御工事同时体现出了当时东西方最新的战争理论发展。陵墓周围的巨大墙体延伸了将近六公里,装有四扇大门,配有堡垒、炮台和其他特色建筑,整个防御工事一直保留。 

遗产简介:华松古堡(Hwaseong Fortress)于1794年到1796年间建成。城堡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在城镇的周围建上城墙,而是分散在附近的群山中,以便战时疏散当地居民。华松城堡建有各种各样的防御设施,如指挥所、哨楼、城垛、秘密通道和射箭台,所有的设施沿防御城墙而建。
华松古堡位于京畿道水原,是朝鲜朝后期的代表性城廓。1789年,朝鲜王朝第22代王正祖把其父思悼世子之墓从杨州移至水原管辖的华山下,又把那里的居民移至八达山下,建成新城,称为华山,从而此地便成为当地的新中心。华城建于1794年,由朝鲜王朝实学派哲学家丁若镛设计。其设计涵括了朝鲜传统城堡的一切精华,并由领中枢府事蔡济恭主管修筑城廓,1796年落成。
水原华城修建以后,经历了日本占领和韩国战争时期,一部分城廓被遭到破坏,后来在1975~1979年之间,根据修建之后发行的《华城城域仪轨》把大部分城廓又重新恢复成原样一直保存。
该城城墙全长5,744米,面积达130公顷,东面地形为平地,西面邻接八达山,是一个平面山城的形式,城内设有四座门楼、两个水门、三个空心墩、两个将台、两个弩台、五座铺楼、五座炮楼、四座角楼、五个暗门、一个烽墩、四座敌台、九座外城墙、两条阴沟等,共有48个设施组成了城廓,但由于水灾和战乱7个设施(一个水门、一座空心墩、一个暗门、两座敌台、两条阴沟)被损毁,只剩下四个设施。
水原华城不仅几乎保留了建设此城时的原样,而且流过北水门 (华虹门)的水原川还在流淌,同时分别连接八达门和长安门,华城行宫和苍龙门的道路网也还在保持着组成城市内部街道网的主要构架等等,还原封不动地保持着200年前城市的主要骨架。由于建城的动机不在于军事目的,而在于政治经济和对父母的孝心,城廓本身蕴涵着所谓“孝”的东方哲学思想,因此该城除了具有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精神和哲学价值,在城内很好地保留了与此相关的文物。城廓的石砖和建筑物的瓦等都是用独特的方法制作的,用技术是很难制作的,因此称为维修中的难点和需要继续解决的课题。水原华城是在中国、日本等地也找不到的平面山城形式,同时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和商业功能,设施的功能最为科学和合理,结构实用,堪称东方城廓的典范。城廓只砌筑外侧,内侧利用自然地势用土填埋,即采用“外筑内托”的修筑方式来与大自然相互谐和。并且水原华城受了在百姓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问的实践课题的实学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哲学论争,因此可以说混用砖头和石头,悬眼和漏槽的构思,举重机的发明,混用木材和砖头等修筑方法,堪称东方城廓修筑技术的结晶和稀世之作。特别是,水原华城是当时学者们通过充分的研究和细致的计划,集东西方建筑技术之大成而修筑的,具有巨大的建筑史意义。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