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孙武军 | 文本经典、考古图像与田野报告的互证——张小贵《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及其他著作读后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
文本经典、考古图像与田野报告的互证[1]
孙武军
《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是张小贵在祆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又一力作。此著及作者之前两部著作在整体构架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呈现出各个主题齐步推进的格局。按照祆教教主及其他、祆庙、祆神崇拜、圣火崇拜、丧葬礼俗、其他习俗六个主题对三部著作进行考察,能够更为全面领略作者祆教研究的学术演变进程和内在逻辑理路。作者的文本经典等资料的精妙统合、源流贯通的专题研究、“作”“述”结合的学术风格等研究特色,为中国学者祆教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张小贵《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2]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该著是作者在祆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又一力作。2002年,张小贵完成了琐罗亚斯德教研究国际权威博伊斯《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的翻译工作,[3]标志着其真正迈入了祆教研究领域。20年间,除了新近著作外,作者还出版了两部著作,分别为2010年的《中古华化祆教考述》[4]和2013年的《祆教史考论与述评》。[5]自1995年以来的近30年间,国内出版书名中出现“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专著8部、译著2部,[6]其中出自张小贵的为4部。目前张小贵有关祆教著作的主题可简单概括为礼俗、华化、中古中国三个关键词,而其译著的主题是现代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日常宗教仪式。简而言之,礼俗是贯穿张小贵祆教研究的一条主线。需要说明的是,“礼俗”一词并未出现在张小贵的著作标题中,该词的意旨是统摄在书名“华化”一词中的。所谓中古中国祆教华化(礼俗)的研究是作者在秉承博伊斯、蔡鸿生、林悟殊等著名学者学术理路与研究传统基础上的精耕细作与开拓创新。蔡鸿生不但提出琐罗亚斯德教的“三形态”说——“伊朗琐罗亚斯德教为原教形态,中亚祆教为胡化形态,中国则可用华化形态来概括”,而且明确指出“唐宋祆教华化何所指呢?华化指的是民俗化、偶像化、功利化”[7]。张小贵的博士学位论文《唐宋祆教的华化形态》[8]正是其践行学术理路的一系列研究的早期成果。本文以《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为中心,兼及张小贵的其他论著(译著),全面考察其祆教研究的学术演变进程和内在逻辑理路,力图为中国学者祆教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一,全面开花与重点突破并重。所谓“全面开花”,一是从宗教学意义上看,几乎所有祆教研究能涉及到的方面张小贵都有讨论。不管是从抽象的宗教组成因素,包括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宗教的组织和制度[10]等来看,还是从易于理解的宗教组成因素,包括教主、教徒、教典[11]、教仪、教所、教规、神祇等来看。二是从横向地域和纵向历时来看,除了印度外,古代以来的祆教传播之地伊朗、贵霜、粟特、中国的祆教,作者均有详略程度不同的探讨。所谓“重点突破”,指的是研究侧重点的适当转移。具体表现之一是中国祆教研究上,从以唐宋为重心,向前溯至北朝隋代,向后延至近代。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信仰(或涉及)主体与崇奉程度的区别。粗略而言,唐(具体当指唐代后期)宋时期涉及的主体主要是汉人或融入华夏的胡人,崇奉程度较低,亦即“祆神已进入了中国的万神殿,成为民间诸神之一”(第v页),准确的说至多只能称为“祆教因素”而不能径称“祆教”。与此不同,北朝隋及唐代前期信仰祆教的主体是入华粟特人,崇奉程度高,即使属于“有‘祆’无‘教’”[12],应该也比前者更纯粹。具体表现之二是整体祆教研究上,从以中国为重心,向以伊朗、粟特、贵霜为重心转移,如2010、2022年著作中两个重心(前者与后者)的比例分别为9∶3与7∶6,这既是学术研究进程的客观趋势,也是追本溯源、更深入研究中国祆教的必然之举。
第二,中国祆教研究的还原与溯源。这是张小贵祆教研究的方法论特征。还原法与溯源法在逻辑上存在先后次序,在操作上相互汇融,而落实到最终文章上往往是先溯源再还原。张小贵在大多数主题的个案研究中,常常是首先追溯其在古代伊朗、粟特的具体例证,然后回到中国祆教实例的具体讨论。例如第4章第4节《祆教“犬视”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第225~252页),小节标题依次为“犬视”及其成因、“犬视”的仪式、粟特及中土的“犬视”,读者通过此文能获得对“犬视”较为全面的认识。还原与溯源两步工作中,显而易见,第一步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更大,除了应具有英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俄语、中古波斯语等语种的一些语言基础外,将这么多门语言的研究成果或文本,查阅搜集、阅读翻译、消化吸收、斟酌辨析等对学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关于这一点,张小贵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读者通过阅读作者论著所征引参考文献便可深有体会。翔实的文献资料、客观的叙述梳理,加上细致的考镜源流与谨严的分析论证,使得张小贵的结论大多可以看作是各主题研究的定论。
滑动查阅注释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编校:宋 俐
审校:王文洲
审核:陈 霞

微信:西域研究
邮箱:xyyjbj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