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文明起源・中国国家起源与古代地理环境的关系
来自: 考古 |
发布时间:2024-11-17 11:50 |
查看: 680 | 发布者: gogoyy |
摘要: 双鹿篦战国 (楚国)长6.5、宽5厘米2000年湖北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藏木胎。梳柄透雕对称的奔鹿,双鹿肥硕,呈倒立交叉的形态。图片及文字说明摘自:《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漆木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国国家起源与古代地理环境的关系——评高光晶著中国国家起源》马世之、张德水,《史学月刊》1990年第5期第111~113页本文 ...

双鹿篦
战国 (楚国)
长6.5、宽5厘米
2000年湖北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
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藏
木胎。梳柄透雕对称的奔鹿,双鹿肥硕,呈倒立交叉的形态。
图片及文字说明摘自:
《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漆木器》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国家起源与古代地理环境的关系——评高光晶著<中国国家起源>》马世之、张德水,《史学月刊》1990年第5期第111~113页本文认为高光晶所著《中国国家起源》一书将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作为解开中国国家起源之谜的主要依据,是一种值得向大家推荐的治学之道。作者认为黄河流域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是因为其地理特征适宜于原始经济,尤其是原始农业经济的发展。黄河中下游一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国家在起源过程中独特的发展道路。黄河中下游过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并没有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反而培养了人们的依赖性,致使中原地区农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家的起源和形成。夏王朝不是随着父权制的发展而建立,与之相反的是父权制随着夏代国家的出现而确立下来。中国国家是在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组织没有被破坏的情况下建立的。《中国国家起源》一书还利用比较史学的方法,通过古代中西地理环境的对比,找出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在国家形成中的差异性。本书是有关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第一本专著,它的出版,必然会在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严文明,《中原文物》1992年第3期第56~57页本文是为李绍连的《华夏文明之源》一书写的序。文中肯定了该书三个方面的优点,其一,该书主张中国文明多元论或多中心论,与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一致。本文作者认为自70年代后期起,像辽宁凌源牛河梁的祭坛和积石家、甘肃秦安大地湾的大型建筑、浙江余杭瑶山的祭坛和贵族墓地、山东章丘城子崖的城址等都是与文明起源有关的重大发现;其二,该书主张中国文明的起源不只一个中心,但不是说处处都是文明的发样地,发展水平较高而又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还应是中原地区,因而将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之源作为本书的主题,作为进一步研究整个中国文明起源的基础,是很恰当的。其三,本文作者认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不应单纯考察文明在实物遗存上的表现,如城市、文字和青铜器,而应从文明的本质如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政权等方面着手,而该书正是这样做的。因此,本文作者推荐该书为“一部好书,有价值的书”。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其注释来源:《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 漆木器》,张正明、邵学海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