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府衙

摘要: 府衙.清.南阳市.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府衙.清.南阳市.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府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民主街100号,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郡府级官署衙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至今已有750余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
南阳府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在此设立了行政机构。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南阳府衙正式建立,成为南阳地区的政治中心。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知府程本初在元代旧址上进行了修葺和扩建。清代,府衙继续作为南阳府的行政中心,建筑群多次修缮和改造。1914年,南阳府被废除,但府衙建筑仍被保留下来。
建筑布局与功能
南阳府衙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严谨,呈轴线对称、庭院式布局,占地面积约72000平方米。现存明清建筑140余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
照壁:位于府衙最南端,是府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起到屏障和装饰的作用。
大门:是府衙的第一道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建筑,灰瓦屋面。
仪门:作为府衙的礼仪之门,平时不常开,只有在重要官员到访或举行重大仪式时才会开启。
大堂:是府衙的中心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建筑,是知府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
寅恭门:位于大堂之后,是进入内衙的咽喉之地,也是知府接待宾客的场所。
二堂:是知府处理日常公务和预审案件的地方,规模仅次于大堂。
三堂:是知府的内邸,用于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及日常起居。
府衙两侧还设有六科房、厢房、耳房、库房、官邸、吏宅、马号等辅助建筑。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官署体系,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府文化。
文化价值
南阳府衙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官署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199任知府的更迭,见证了南阳地区从元代到现代的历史变迁。府衙内的建筑装饰、楹联、碑刻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反映了古代官场的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
此外,南阳府衙还与一些历史典故相关联,如“羊续悬鱼”“蒲鞭示辱”等,这些典故体现了古代官员的廉洁奉公和为民服务的精神。府衙内还保存有慈禧太后御书的“福寿”碑,增添了府衙的文化底蕴。

现状与保护
2001年,南阳府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近年来,南阳市政府对府衙进行了全面修缮,恢复了部分历史建筑,使其成为研究古代官署文化的重要场所。
如今,南阳府衙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官署制度和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成为南阳市的文化名片和旅游胜地。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古代官署文化的博大精深。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