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许世友故居(含墓)
摘要: 许世友故居(含墓).1905年、1985年.新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世友故居(含墓).1905年、1985年.新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世友将军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新县东南35公里的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万紫山下的来龙岭上,坐北朝南,背倚来龙岭,面对五虎山。许世友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军事指挥员。在战争年代,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粉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他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忠于党。许世友同志集中华民族忠孝传统美德于一身,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年9月,许世友将军纪念馆被列为第三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 172件/套,参观人数28 万人次。 [2]
中文名:许世友将军纪念馆
地理位置:新县东南35公里的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
类 别:纪念馆
将军生平
许世友
许世友原名许仕友,幼年家贫,自小习武,青少年时期就练就了一身好武功。1926年8月,许世友到武汉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任连长,接受了革命思想,同年9月入团,次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返回家乡领导农民运动,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不久,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指挥三个团保卫四川省万源城,以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在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敌人,为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1935年8月下旬,毛主席率红军右路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国民党四十九师在甘南包座“堵剿”,他奉命率第四军和三十一军一道,与敌鏖战两天两夜,将该敌全歼,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
1942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后,他指挥胶东地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横扫敌伪,开辟了胶东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打的敌伪心惊胆寒。1945年春,他率部讨伐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克万第、战左村、席卷五龙河两岸,清除了胶东抗日的障碍。
解放战争开始后,许世友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指挥了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建国后,他担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后历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江苏省委书记、广州军区司令员、省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常务委员、中顾委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许世友是党的八届中央后补委员、中央委员。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许世友将军于1985年因病逝世,葬于新县田铺乡许家洼。
建筑布局
许世友将军纪念馆,位于新县东南35公里的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万紫山下的来龙岭上,坐北朝南,背倚来龙岭,面对五虎山。有土木结构房屋5间,每间面积约20平方米,房屋依山而建,地面呈梯次升高。正屋之后有一间屋子,摆放着一口木棺,是许世友将军于1979年10月22日写信安排在新县工作大儿子许光为其置办的棺木。6年后的同月同日,即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去世。
主要景点
将军故居
将军故居坐落在许家洼后排。坐北朝南,有土木结构房屋5间,每间面积约20平方米,房屋依山而建,地面呈梯次升高。门额上悬挂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的“许世友将军故居”的匾额。由大门进入第一间为故居正屋,两边摆放着社会各界敬献的花篮,其中有李德生、万海峰等10多位老将军敬献的;也有张文台中将、支树平、陈全国等几十位省部级以上干部敬献的,还有中央电视台、各级机关、团体等敬献的近百个花蓝。东西两面墙上悬挂着许世友将军在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记载了将军革命经历,反映了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艰苦朴素生活的真实本色。其中,有一些将军表演少林拳的照片,提示出将军武艺高强,身手不凡的传奇。许将军8岁进入少林寺习武,16岁探母病打出山门回到家乡。8年中,将军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碗口大的杉树,他一口气就能撂断好几棵;12个铜板撂在一起,他一刀劈下去,铜板分成24片,他指似钢叉,叉人一下能捅五个血洞;抓人一把,能扒下一块皮肉;他身轻如燕,五六米宽的壕沟,一跃而过;一丈多高的房子,纵身上去声响不出。这些照片,为人们瞻仰将军、探寻将军一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多年后的同月同日,即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去世。此棺木由“松、杉、槐、柳、柏”5种树木做成,取意为“五子同心”。东边一间乃是许世友将军生前的住室。1985年,许世友回家探亲就住在这里,他生前用过的木床及太师椅依然摆放着在当年的位置。沿阶梯而下,到两间底屋,在两间屋里摆放着许世友将军生前用过的石磨。南墙上有一个约一人委身出入的洞穴,是当年许世友将军在探母时被叛徒出卖,遭国民党民团百余人包围,情急之下,许世友在墙上打开一洞口,施展轻功纵上屋顶,掌毙数匪而逃走。2002年在故居西端,建陈列室4间,用以展示将军生平遗物陈列,包括所有资料、书籍、照片、纪念章等。另有曾经用过的各种农具300余件。
许世友将军墓
许世友将军墓位于新县东南35公里的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1985年10月,坐落在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万紫山下的来龙岭上,座北朝南。许世友将军墓由南京军区修建,内空78.2平方米。墓区呈太师椅形,墓冢凸现地面部分呈圆穹状,高2米,直径4.2米,由9块扇形,1块圆形花岗岩砌成。墓前耸立着一通高3.12米,宽0.8米,厚0.25米的花岗岩墓碑。此墓碑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徐向前元帅以私人名义所立。碑文由著名书法家范曾题写,正面是苍劲的7个行楷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因此碑是杨尚昆、徐向前同志所树,故只能写“许世友同志之墓”,而不是“许世友将军之墓”。碑的背面为纵行书写的行楷小字,镌刻着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将军墓内,许世友将军棺木为棺椁双层。内棺为将军生前好友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上将从广西采伐的金丝楠木所制。棺内安放有100元钱、两支手枪和两瓶茅台酒。其寓意为“钱可买路、酒可壮胆、枪可打鬼”。酒与许世友将军一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许将军一生也对茅台酒情有独钟。枪是许将军的心爱之物。两支枪中一支为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的号称国民党御林军74师师长、蒋介石的干儿子张灵甫生前所用,原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后经毛泽东批准,从军事博物馆内取出由许世友将军佩带。另一支手枪为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所赠的白金礼品左轮手枪。许世友将军是中国倡导火葬以来第一位,也是一位被党中央特批土葬的将军。
许世友将军生前曾多次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自古忠孝难两全,我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为国家尽忠,死后为母亲尽孝,葬在母亲的身边,以尽孝道”。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在南京病逝后,邓小平同志批示:“许世友将军是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人物,中央特殊对待,准许回老家老松林土葬”。因此,许世友将军土葬是毛泽东主席同意,邓小平同志批准的。距许世友将军墓西南约30米处是许父母并葬墓,墓周围有5棵百年古松,因树冠同向中心倾斜,似五凤朝阳,故称五凤松。
在将军墓周围3平方公里区域的树林中,生长着将军兰。兰花种类繁多,有草兰、建兰、将军兰等多种,而将军兰生长在许世友将军故里的大山中,为兰花中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将军兰是一种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兰草生长在灌木丛的角落里,一簇一簇的,叶子细而长,非常耐旱,根系发达。到了春暖花开之时,竞相开放,花开之际,漫山飘香。花朵大多为紫色,绿色,更有奇者,花朵为红色、白色。将军兰的花期较短,一般为15-20天左右,到了秋天,兰草的根部就长有一种黑色的多棱形小原子,里面布满白色粉沫,这些粉沫可以用来消毒、止血。大别山区农民在山间劳作时不小心碰坏了手指就用此种粉沫止血。